香港武俠文學的落幕與內地文學創作的新生  文 : 鄧飛

金庸先生的逝世,無疑象徵着香港武俠文學的落幕,是令人非常惋惜的。有觀點認為,金庸加上梁羽生和古龍,開創了武俠文學。我是這樣看的,金庸,加上梁羽生、古龍,他們嚴格來說,不是開創了武俠文學,而是承接着從古代、近代、現代的小說流變發展而來,武俠文學可以推本溯源到《史記。遊俠列傳》。

一來他們的文字都是既有深厚古文功力(梁羽生文筆儒雅,最為明顯),另一方面又受到新文化運動影響(金庸最明顯),吸收了西方文學元素和巧用白話文(有别於內地歐化文句)。但最重要的是,他們沒有被文革打斷這個自然而然的流變傳承。而內地因為文革影響,上述從古到今的小說流變傳承實際上戛然而止了,同時引入蘇聯文學(不等於是壞事!),又整出一些公式化的革命文學,然後文革結束後,又發展出一批傷痕文學,這些都脫離了中國文學原有的發展脈絡。

直到九十年代中後期,傳統文化逐漸重新受到重視,中國文學原有的流變傳承亦在國內重拾而起。例如河南作家二月河的康雍乾系列便是代表,尤其雍正系列,九十年代影響很大,甚至是在香港先出版繁體字版本,然後才在內地出版簡體字版。更重要的是,隨着內地社會環境事實上越來越寬鬆,年輕新生代沒有文革歷史包袱思想包袱,眼光亦明顯開闊了許多,八十後、九十後內地作者所創作的小說的創意、文筆,其實相當出色的。女作家桐華寫的《步步驚心》,開創穿越小說,佈局有趣,情節跌宕,文字也相當清通。而天下霸唱的《鬼吹燈》,則開創盜墓小說,把傳統文化中少為人們所注意的原始宗教、民俗文化、少數民族文化元素,非常豐富,其實與金庸小說一樣,真實與虛構參雜其中。而六十後作家劉慈欣的《三體》系列和其他長短篇科幻小說,不僅科學元素豐富,更重要的是箇中人文關懷,是其他科幻小說未必能及的,肯定會載入世界文學史冊之内。

一言蔽之,金庸小說之所以近乎一枝獨秀,個人才華當然非常重要,但別忘了當時內地幾乎完全封閉停滯,才凸顯出他的光芒。但當地潛能一旦釋放出來,無論題材,還是文筆,很快就超越的了。

不妨再舉一例,有些小說題材在內地曾經被徹底消滅,乃至於全民集體失去了這方面的文化記憶 —— 神魔小說。傳統神魔小說當然是以《封神演義》、《鏡花緣》等為代表,甚至可以說,《封神演義》的情節比希臘荷馬史詩還要精彩得多,但可惜缺乏荷馬史詩濃厚的哲學意味。

發展到民國時代,在抗戰期間,陪都重慶出現一部情節奇詭、佈局精森的神魔小說:《蜀山傳》,可惜作者還珠樓主在解放後被政治運動嚇死了,小說並未完成。分野就在這裏了:香港完全繼承了《蜀山傳》,改編成電影、電視劇N次,這是對作者還珠樓主最大的敬意,但香港卻無力發揚這種神魔小說題材,頂多就是漫畫「風雲」系列。而內地幾乎已經無人知道誰是還珠樓主,還誤以為《蜀山劍俠/奇俠傳》是香港原創的。但內地網絡文學的發展卻自然而然地重新復興了神魔小說!地大人多,教育水平提升和眼光開闊,只要給予自由創作空間,就會出現井噴效果。

假以時日,累積到足夠的文化話語權,中國神魔小說、科幻小說甚至盜墓、穿越,其影響力足以超越《Lord of Ring》、《魔幻王國》、《權力遊戲》系列的。無論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還是對當代文化的創新,我對內地八十後、九十後甚至二千後都是樂觀而充滿信心的。人們常說,香港電影已經衰落了,電影的衰落,某程度就是源自文學的衰落。金庸大俠已經駕鶴西去,他已經做了他能做的貢獻了,香港年輕人,如果真的想保持和發展自己的社會文化特色的話,就真的要急起直追了。

文 : 鄧飛

香港教育工作者,現任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英國約克大學(University of York)政治學碩士,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士(主修﹕政治及公共行政學和公法)。香港公民教育委員會委員,香港課程發展議會考試及評核局聯合委員會通識教育科委員,香港教育統籌委員會委員,香港教育局德育及國民教育委員會委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