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家炳基金會四十周年誌慶:教育論壇》後記 文:鄧家豪

本月13日,筆者有幸獲邀參加《田家炳基金會四十周年誌慶:教育論壇》,多位大學校長和教育名家就不同教育議題發表真知灼見,令筆者深受啟發,對「人」與「科技」乃至「教育」有深刻體會。

科教興國與德育

科技水平與國家實力緊扣,大學科研能力及培養科技人才的實力關係國家發展。國家主席習近平多次提及教育對我國非常重要,「科教興國」是我國一步步邁向科創強國的重要一環。筆者深信成功的「科教」不只要裝備學生所需知識和技能,更要培育他們正確的價值觀和對家國的責任感。真正能推動國家發展的科技人才必須才德兼備,願意為國家以至人類貢獻所長。

誠如香港科技大學榮休校長朱經武教授所言,倘若沒有人類,科技和技術將失去其意義;科技的本質無分好壞,全憑人類如何利用。「人」的品性和價值觀將決定如何發展及使用科技,人類的命運由「人」而不是「科技」掌握。朱經武教授分享當年受邀到到日本演講,業者於假日依然穿著整齊制服,用心聽講。朱經武教授認為這些從業員刻苦認真,是當年日本半導體工業一度領先美國的重要原因之一。

科大榮休校長 朱經武
科大榮休校長 朱經武

然而,隨物質生活改善,「刻苦認真」的工作和學習態度越來越罕見。雖然我國在不少科技領域屢創佳績,於基建、高鐵與5G等多項領域更是國際間的領頭羊,但絕不是鬆懈之時,要更上層樓,刻苦堅韌的態度依舊不可或缺。我國於短時間躍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於不同範疇趕上甚至超越他國,歸根結底與社會各階層拼搏用命不無關係。

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

成功的品德和價值觀教育不單可令學生長成才德兼備的社會棟樑,更重要是令學生得以應付科技進步帶來的急劇社會變化。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館長李焯芬教授在論壇上指「人文是求善」,人文教育結合「求進」的科學才能助人類文明謀求最大幸福。

科技一方面改善人類的物質生活,令物質文明飛躍,也同時令人暴露在全新的風險和壓力之中。單單互聯網的飛速發展就已經帶來網路欺凌、線上詐騙和隱私洩露等社會問題,不少人深受困擾。年輕一代正身處科技飛速發展的時代,如何在物質越發豐裕的世界保持身心靈健康也是他們的重要人生課題。「二十大」指中國式現代化的其中一個重點是「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協調的現代化」,可見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同樣重要。教育界當秉持「以人為本」的精神,令學生得以建立物質與精神並重的文明世界,在其中安居樂業。

「中國的希望在教育」

為了建設美好將來,教育界既要協助學生吸收專業知識,也要扶正他們的價值觀,培養他們富有家國情懷,有愛心,肯承擔。正如我國出色的慈善家、教育家和工業家田家炳先生的理念,「中國的希望在教育」,優質的教育是我國發展的重要基石。

教育工作者將站在貢獻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事業的第一線,責無旁貸,任重道遠。李焯芬教授在論壇總結教育工作者的使命時指「要培養好像田家炳老先生一樣的人」,發人深省。

筆者僅向田家炳老先生致上最深切的敬意。

文: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