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處不旅遊」只是香港自強的第一步 文:劉信

重振旅遊業一直是李家超政府上任後的重點項目之一,香港作為一個外向型經濟,復甦的步伐與自身能吸引幾多資金有不可分割的關係。所謂復甦不似預期,旅遊業增長不如理想更是原因之一。在港府過去一年大力提振旅遊業後,港澳辦主任夏寶龍向文旅局局長楊潤雄提出「無處不旅遊」理念,藉此擦亮香港招牌。

現屆政府上任後一直大力推動本土旅遊,將盛事舉辦的權利下放至十八區區議會上,讓各區議會參與舉辦「日夜都繽粉」活動。今次夏寶龍「無處不旅遊」與現屆政府想推行的旅遊理念不謀而合,整個香港餓一個持份者都有責任推動香港旅遊,而且力度要比過往都強。

中央政府對香港的支持亦體現在開放新一批自由行政策上,今年2月將自由行擴展至西安及青島,最近再擴展到八個城市之上,包括山西太原、黑龍江哈爾濱、青海西寧等等。單是最近新增的八個城市,均是各省的省會,人口合共超過3300萬人,預期未來數年會為香港帶來可觀數目的旅客增長。

政府又好,建制派也好,都不應浪費中央對香港的全面支持,在依靠自由行帶動經濟下,重新發展各個行業,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真正做到背靠祖國,面向世界。

回看現時香港旅客入境數據,2023年內地旅客入境數字已回升至2676萬人次,雖對比2018年高峰期的5103.8萬人次還有一定差距。但只要再細看2024年的入境數字,便會發現整體旅遊業正走在復甦的路上,不過對比之下,由於2019年黑暴事件大大影響香港的國際形象,內地旅客以外的復甦數字就不如理想。

以內地旅客為例,2023年入境人次已復甦至高峰期超過50%,但相對比之下,2023年台灣旅客入境數字僅78萬人次,對比2010年後平均200萬人次僅超過30%,歐洲及北亞的數字相近。其他復甦步伐較好的地區,要數澳門、美洲、南亞及東南亞。如何吸引其他境外旅客,以至如何透過旅遊業帶動其他產業發展,便成為香港政府需要處理的議題。

更嚴重的潛在問題,過往大量內地旅客訪港,在激進反對派鼓動下引起嚴重的中港矛盾。如今自由行再次開放並擴展,即使激進反對派已經盡墨,但民眾仍有一定程度的軟對抗。如何提高香港旅遊業的抗壓力,如何避免再次被軟對抗份子鼓動,既吸引內地同胞訪港,又促進內地同胞與香港市民的交流,便相當考驗香港政府的功力。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