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國才有外交:福建艦首航的重大深遠意義 文:沈豪傑

日前,福建艦的首次航行試驗成功,標誌著我國航空母艦家族即將迎來一位新成員,這不僅是中國海軍向深藍海域邁進的重要一步,也是提升國家綜合國力的關鍵舉措。此次試驗對於推進我國海軍現代化具有劃時代的意義,不僅增強了中國海軍在國際上的軍事影響力,同時也提升了中國在亞太地區的政治影響力和話語權。福建艦作為我國自主研發的首艘彈射型航空母艦,其成功海試充分展示了我國在航空母艦科技領域的自主創新能力。從材料供應到技術研發,再到實際建造,我國已經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並掌握了前沿技術,具備了自主設計和建造高端裝備的能力。

福建艦的成功試航不僅標誌著我國航空母艦研發和製造能力的巨大飛躍,更在南海和台海局勢中發揮著重要的戰略作用。在南海局勢方面,南海“九段線”範圍內涉及的海洋面積廣闊,群島眾多,周邊國家利益紛爭不斷。近年來,南海的主權爭端一直是國際關注的焦點,美國和菲律賓等國家頻繁在該海域進行軍事演習和資源爭奪,導致局勢緊張。而福建艦的試航成功,將大大提升中國海軍的遠洋作戰能力和戰略威懾力。福建艦作為我國首艘具備彈射起飛能力的航空母艦,其強大的艦載機群投送能力和海上防空反潛能力,使中國在南海的軍事存在更加穩固。福建艦的出現,更能在關鍵時刻提供強有力的軍事支援,保障我國在南海的主權和海洋權益。通過增強在南海的軍事存在,中國可以更加有效地應對外部勢力的干涉,維護區域和平與穩定。

在台海局勢方面,臺灣問題一直是中美關係和兩岸關係中的核心議題。近年來,台海局勢複雜多變,美國頻繁在臺灣問題上採取挑釁行為,試圖通過對台軍售和軍艦穿越台海等手段,向中國施壓,破壞兩岸關係的和平穩定。福建艦的試航成功,進一步提升了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海空一體化作戰能力,對台海局勢形成了強大的戰略威懾。福建艦的部署,不僅增強了中國在台海地區的軍事存在,也傳遞出中國維護國家統一和領土完整的堅定決心。通過提升自身的軍事能力,中國可以更加從容地應對外部勢力的干涉,推動兩岸關係朝著和平穩定的方向發展。

福建艦首次試航亦引發了國際社會的廣泛關注,各國反應不一,主要集中在對其技術能力和戰略影響的評估上。美國國防部對福建艦的試航表示關注,認為這艘航空母艦的投入使用將大大增強中國海軍在反介入/區域拒止(A2/AD)能力方面的潛力,尤其是在南海和台海地區。臺灣地區對此次試航表示了強烈關注。臺灣地區有關部門預測,福建艦將在完成所有導航測試後,於2025年正式服役,並強調這將對台海局勢產生重要影響。而印度似乎更是受到福建艦的“刺激”,國防部長拉傑納特·辛格表示將建造第三首航空母艦,將我國視為“海軍競賽”的對手,試圖一較高下。印度海軍專家認為,儘管印度已經擁有兩艘航空母艦,但與中國相比,其在航空母艦數量和技術上的差距正在擴大,這將影響印度在印度洋地區的戰略平衡。

和平來之不易。實際上,福建艦的誕生並非一朝一夕,這一刻的輝煌甚至可以追溯到在70年前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我們的前輩們立下決心為“四個現代化”奮鬥。直到70年後的今天,福建艦所承載的正是革命前輩們的決心和努力。對於香港市民而言,堵塞香港國安漏洞和修訂《國防教育法》後最好的國民宣傳教育,便是讓香港市民能夠在不久的將來親自登上中國戰艦參觀。除了福建艦、遼寧艦和山東艦這些航空母艦外,中國海軍其他類型的軍艦如我們自主研製的南昌號驅逐艦以及其他護衛艦、潛艇等也可以來到香港,讓香港市場一睹國家最先進的軍事科技,深刻感受到我們國家的革命前輩和科學家們為民族、為國家、為人民堅持不懈的高尚愛國精神。希望中國戰艦日後能夠到香港展出,讓香港市民以“看得見,摸得到”的方式親身體驗這一國家重器的魅力,感受祖國的強大和科技的進步。這不僅是一次軍事科技的展示,更是一堂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課。通過這種直觀的方式,激發香港市民特別是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增強他們對國家的認同感和自豪感,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貢獻力量。

文:沈豪傑

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元朗區議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