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罩」具象徵意義:防疫靠自己了 文:吳桐山

特首李家超突然在2月28日宣佈3月1日起就全面撤銷口罩令,比外界預期的3月9日來得快和徹底,挽回了被批評「除罩」慢人一拍的臉面。

政府的步伐比預期徹底,不分室內室外全面取消,風險可能是短期會有一些疫情反彈,好處是傳遞出全面復常的明確信號。從現在起,防疫正式進入常態化階段。不是「戰時狀態」不代表沒有風險,只是要落實為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自己執生了。

其實之前大家就批評口罩令是形式主義,事實上現在在室外,已經極少聽聞有警察執行口罩令,只是徒有其名罷了。室內人多密集的地方,以香港人的衛生意識之強,相信不少人還是會自動自覺戴。因此特首宣佈撤銷口罩令,主要還是象徵意義,對我們的生活影響不大。

有人為撤銷口罩令而歡呼雀躍,終於可以靚樣示人;也有人會比較謹慎,認為要等到其他人都不戴才會「除罩」。我幾日前才入貨了一批口罩,現在賬面上要虧損了。但我的策略是奉行逆向思維,如果其他人都繼續戴,我就「除罩」;如果其他人都「除罩」,我就繼續戴。因為戴口罩本來主要作用就是防止有病毒的人將病毒散播開去。如果空間裡面有幾個人,一個有病其他健康,但只有一個口罩,那麼口罩應該給誰戴?肯定是給有病的人戴,只要減少他的飛沫散播,其他人的風險都可以降低。所以如果大家搭巴士的時候看到其他人都繼續戴,你戴不戴都無所謂;如果沒有人戴,你又怕中招的話,那還是自己戴戴吧,應該有點用。

過去防疫靠政府,那麼日後防疫就靠大家了。應該說新冠病毒長存,只是我們對這種病毒的防禦,已經降級到和流感一樣的程度。所以應該叫常態化防疫,而不是防疫結束了。有些東西永遠不會結束。

政府應推疫苗常態化應接盡接

常態化防疫最主要的手段還是個人衛生和疫苗。疫情以來,大家的個人衛生習慣是有改善的,除了口罩,手部衛生也是重要部分。各種場所都會提供酒精搓手液給大家使用。希望口罩令撤銷後,這些好習慣可以繼續維持。大家應該有發現,過去幾年在良好的衛生習慣之下,很多人連感冒的次數都大幅減少。

其次,新冠疫苗應該和流感疫苗一樣,以後要每年一針,最好能有二合一疫苗。港大最新發表的報告顯示,疫苗對Omicron引發的住院或死亡,保護力達9成。政府在推動第三針、第四針之後,日後也應該加快採購新冠、流感二合一疫苗,而且訂立清晰的接種策略。是繼續全面免費自願接種,還是高危群組免費其餘人自費。其實從群體免疫的科學理論而言,任何人接種都能為保護老幼出一份力,單單老幼接種是不夠的。所以政府還是應該盡量做到應接盡接。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