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通關後,2024年每一個長假期媒體的報導焦點,都會落於港人北上消費金額,香港零售及餐飲業進入何等寒冬。筆者對此媒體報道表示理解,始終港人頻繁北上消費是事實,對中港融合、民心回歸也有標誌性的啟示。適逢行政長官李家超上任兩兩年,特首接受多間媒體訪問時,再次回應到香港經濟低迷的問題。他直言現時「數字上告訴我,10間倒閉,有16間開業,講出來要令大家有信心。」
相關言論隨後被一眾黃絲放大及嘲笑,論述大概直指街上未出租店舖數目眾多,甲級寫字數空置率,政府無法提高香港吸引力使消費外流等等。直指特首所言10間倒閉,16間開業的數字不準確,只是安撫市民及商人的手段。
但作為行政長官,特首沒有引用虛假數字的需要,若然相關數字被揭發是虛報抑或含有水份,對政府的管治必然大打折扣。至少從管治角度而言,特首李家超並沒有虛報數字的動機及需要。
不過,香港經濟處於一個轉捩點是無容置疑的事情,即使是飲食界立法會議員張宇人接受媒體訪問時,均坦言看著現時飲食業的市道及前景感到「心噏」。而最近公布的香港5月零售業數字,無疑就是一個張宇人說話的一個佐證,甚至將矛頭由單單的飲食業擴大至整個零售業。
政府最新公布的5月零售數字顯示,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為305億元,按年下跌11.5%,較市場預期的10.8%為多。多個行業的數字按年比較均出現下跌,例如超級市場貨品銷貨價值下跌3.4%;服裝銷貨價值下跌18.8%;汽車及汽車零件銷貨價值跌29.8%等等。
不過數字上有一項值得留意,就是5月的總銷貨價值中,網上銷售的臨時估值較去年同期上升21.9%為26億元。即雖然整體銷售額出現下跌,但網上銷售數字還是以一個不錯的步伐上升,而佔比還有一定升幅。
來到這部分,便會發現特首所言「10間倒閉,16間開張」的可能性。全球經濟歷經疫情後,均出現不同程度的經濟轉型,例如在香港便是因長期防疫措施實施後使晚市不再。與此同時,市民消費欲仍然存在,推使更多市民使用網上銷售。
在這個背景下,筆者相信香港人的靈活變通,自由行大力推動香港經濟的時候,大量藥妝及珠寶店湧現,經濟開始低迷時,又有大量低成本高質素的兩餸飯湧現。每當經濟出現不同程度的轉型,香港人總會找到機遇,現今香港在由治入興後,經濟及生活模式明顯與過去不同,大量地舖倒閉,轉為經營網上銷售的比例日益增加。這也是香港經濟的一雞死一雞鳴,滿街藥妝店的日子不再,但香港人總會找到新的營商出路。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