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萬元背後的政治較量 文:文武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宣讀《預算案》,推出多項振經濟,紓民困的措施,尤其是向全港18歲以上永久居民每人派發1萬元,贏得不少掌聲。這項措施受到市民的歡迎,許多論者認為可以紓緩社會氣氛,讓政府贏回一點民意。不過,在這項措施的背後,亦掀起了一場立法會選舉前,各黨各派的政治角力。

政府向市民派1萬元,涉及710億元的財政開支,這是回歸以來,最大的一筆向市民發放現金的舉措。在香港經歷了為時逾半年的反修例動亂的衝擊,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的雙重打擊之下,這項措施無疑能助市民緩解生活壓力,派發現金亦有助於在經濟低迷的時候,帶動本地消費,促進經濟復甦,因而亦普遍受到市民和社會各界的歡迎。過往一向反對派錢的學者和工商界,這次也沒有提出太多的反對意見,而基層市民更是喜出望外。

一項受到市民歡迎的政策,除了可以直接令政府得分,有助增加政府的社會支持度之外,正在準備參與今年9月立法會換屆選舉的各政黨、政團和政界人士,亦都磨拳擦掌,希望能從好的政策中分享好處,增加市民的支持度,或阻止政治上的競爭對手得到好處,因而,在政府宣布派發1萬元現金的同時,政界也已上演了一齣爭奪民望的政治角力。

反對派先由公民黨設下陷阱,楊岳橋2月21日在立法會財委會審議特區政府提出的300億抗疫基金時,提出動議,要求特區政府向全港年滿18歲或以上的永久性居民,每人派發10000元資助。熟悉議會運作的人都清楚,政府的抗疫基金共300億,主要涉及助部分受疫情影響大的行業度過難關,而全民派現金涉及700億,絕非抗疫基金可以解決的問題。因而,楊岳橋的動議被建制派否決。

乍看之下,有些人還以為楊岳橋提出這一動議只為了政治抽水,他們可以已經嗅覺到政府有可能採納民意,向市民派錢,因而搶先在財委會提出動議,以製造公民黨成功向政府爭取全民派錢的印象。但其實,公民黨還有更深的算計,他們明知議案會遭建制派否決,因而順勢向社會發布消息,指責民建聯、工聯會等建制派反對全民派發1萬元。

從社會的現實效果看,普通市民中很少有人明白議會內的具體操作,公民黨及反對派在網上推出文宣,並附上楊岳橋的動議,以及財委會有關該項動議的投票記錄,真的會信以為真,以為民建聯真的反對派錢。當民建聯察覺到這一問題,再進行澄清和解釋,但為時已晚了,在一部分市民先入為主,信以為真之後,想要撥亂反正,往往事倍功半。

公民黨的這一招,其實是反對派慣用的政治手法,以斷章取義,片面的事實,向社會發放假新聞、假信息,誤導市民,產生某種社會效應,就可以最大限度地抵消利好政策對政府和建制派的正面作用。

與此同時,民主黨則就派發1萬元現金表達不滿,他們進一步要求政府應向18歲以下永久居民也派發同樣的金額。這種是以偏蓋全的手法,以政策中存在的一點不足,否定整項政策,提高市民的預期,以最大限度地減低政府從這項政策中取得的民意支持。

反對派也被稱為盲反派,不分青紅皂白地反對政府的所有政策,這與政治現實有關,在政府民望高,獲到多數市民支持之時,反對派就會失去市民的認同和支持,相反,當政府民望低之時,就會有較多市民傾向支持反對派。因而,反對派自然會千方百計地貶低政府,削弱政府的支持度,即使是全民都支持的好政策措施,他們也要從雞蛋裏挑出骨頭,更加要放大這些問題,加以貶低和撻伐。

香港正處於過度政治化的時期,9月的立法會換屆選舉未至,政治角力已經十分激烈,連政府全民派發1萬元現金這樣的皆大歡喜的政策,也要引來眾多明槍暗箭的政治角力,更何況其他政策措施?由此亦可看見,在泛政治化的社會氛圍之下,政府推動任何政策措施,都需要比正常高得多的社會和經濟成本,而最終受損的,仍然是市民大眾和香港的整體利益。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