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再亂說甚麼「入關學」了 文 : 寒柏

自2019年12月起,中國網絡世界忽然興起所謂的「入關學」。國內愛國青年以明末清初的滿清入關歷史來比喻當世的中美關係和國際關係。

「入關學」的支持者認為,逐漸強大起來的中國為了生存及發展空間,需要反守為攻,取代正在衰敗的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的超級強國」,正如數百年前的女真族一樣,跨過山海關,取代中原的明朝。「入關學」亦代表了帶有愛國主義色彩的中國網絡思潮。相關討論在網絡上迅速傳播及走紅,部分相關貼文或視頻,有超過一百萬個瀏覽。

筆者作為歷史愛好者,也喜歡把不同時空的歷史套入當代政治。儘管歷史不斷重複,但永遠都是「同中有異、異中有同」,通常只能算是朋友之間開玩笑的「亂拋書包」,以資談助而已。但很多話題經網絡傳播後,被不斷發酵,還有人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就可能有點過態了。

把中美關係亂套至滿清入關的歷史,實是不淪不類之極。中國有五千年文化和歷史,若只論文官制度之確立,就已有超過兩千年的時間,若以科舉制度為界,則也有至少千餘年歷史,豈能把自己當為「女真蠻族」?自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經濟獲得持續四十年的健康發展,商業發達,產業鏈完整,是全世界裡一個主要的製造業大國。國內13億人口亦構成一個龐大的內需市場。我們明明是以「生產」及「貿易」為主的一個國家,又豈能粗疏的比作女真遊牧民族?現時中國政府以文官制度領導全國,解放軍45年不打仗,與鄰國大臻和睦,從未試過妄開戰端,縱然是類比,也當比作宋明兩朝此等繁華盛世。為何要矮化當代中國,把之說成是幾百年前的關外女真族?

反之,過去幾十年以來,美國不斷在中東發動戰爭。除了特朗普之外,近幾屆美國總統都有開辟新戰線,明顯比中國好戰得多。此外,美國政府的聯邦架構,更比較類似遊牧民族的「部落聯盟制」,對於向外擴張、遠途經商及發動戰爭等等,都比較有利。單從這一點來看,反而更似滿州女真。

當然,美國的國力仍比中國強大得多,絕不是當年中原朝廷邊陲的弱小外族。想深一層,美國境內有強大的產業鏈,即如一個有工業及農業體制成份的遊牧民族國家,則可以遼國契丹、金國女真或蒙古等來作比喻。但無論如何,這種比喻始終不能當為嚴肅的歷史討論,我們更加不應該胡亂的說了一段歷史之後,就似是而非的用來判斷當世的政經發展。

「入關學」的最大問題,就是亂套歷史之後,在網絡世界裡鼓吹了中國取代美國的輿論。中國和美國在世界上的定位不同,分工亦有異,兩國又非鄰國,試問「關」在那裡?又如何「入關」?縱然對中國的發展及前景非常有信心,我們亦不必取代任何一個國家。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經濟持續成長,人民生活過得一天比一天好,靠的是國家注重民生的施政和所有國民的努力,更受惠於有45年不用打仗。地區的和平與穩定,才是繁榮安定的基石。

雖然「兵者,乃國之大事」,但同時間亦是「不得已而用之」。中國當代發展的成功,絕非因為我們「好勇鬥狠」,而是中國政府一直都謹言慎行,膽大心細,凡事皆有節有理,國家信譽及國際地位才可以一步一步的提昇。國家用兵,志在保土安民,而不是為了一己之私而對外大開殺戒。

在坊間鼓吹「入關學」這類講法,唯一好處就是可以短暫的吸納了很多熱血及有自信的青年。讓一班「初生之犢」不致站在國家的對立面之上。可是,日子久了,很多一直預期國家會「大幹一場」的青年,難免會變得燥動不安,積聚的戾氣亦不易獲得轉化。如國家在未來的發展上有甚麼阻滯或挫折,這班「初生之犢」或會「反噬」過來,反而對社會帶來不確定的因素。

難道「國家強大」,我們才「愛國」?莫非「中國要打敗美國」,才值得國民尊重?如果中國無法成為「世界第一大超級強國」,就沒有其他出路?因為「中國經濟發達、機遇處處」,我們才「認祖歸宗」?國民的凝聚力當然十分重要,但「國家及民族認同感」,絕不能建立在利益之上。能夠做到「甘苦與共」,才稱得上是真正的「愛國」。

古人讀歷史的用意是「以史為鑑」。讀書人評論歷史亦有「借古諷今」之意,目的是為了警惕和檢討。我們透過閱讀歷史,一方面學習古人的智慧,另一方面則從歷史的錯誤中學習。

亂套歷史,以滿清入關來吹噓當今中國將要領導世界,或鼓吹中國要向美國開戰,難免會顯得狂妄和浮燥,絕不值得鼓勵。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