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840年鴉片戰爭戰敗以來,中華大地之上不論是國家還是民族文化都經歷了接近200年的「低下頭的」苦日子,但隨着近年國家在經濟實力、軍事科技力量和國際影響力不斷提升下,國民的自信和優越感明顯比以前提升不少。這些除了因為國人自強不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和付出有關外,更重要的是我們不斷的改革和開放,虛懷若谷,吸收外國好的經驗和知識,才能實現彎道超車,追趕列強。
然而,當民族復興只是在路上,國家才剛剛實現全面脫貧,大家還在努力奔向小康的時候,一小撮人卻「滿懷自信」,打着「民族傳統」的旗號,自詡捍衞民族文化,開始宣傳排斥「外來文化」,說什麼中國人不應過聖誕節等洋人節日,最近一個例子就是有一個知名大學研究生因為一個宿舍管理阿姨在感恩節當日自掏腰包買巧克力送給學生感謝他們而向學校「舉報」阿姨過洋節日的「無法理解和荒誕」行為。筆者真想問下這個研究生,你只穿漢服不穿西裝嗎?你用的是西方曆法還是農曆,三八婦女、五一勞動節甚至元旦你有慶祝過嗎?
歷史已經明確告訴我們,閉關鎖國只會讓我們倒退和被欺負,更何況中華文化本身就是一個大熔爐,我們的傳統服飾多姿多樣、菜系各具特色,音樂漢胡合璧,語言豐富多彩。包容是中華文化能延續千年而不滅的精髓,開放是近代中華民族復興的根本。盲目排外只能讓我們又再想起清末義和團,結果不但沒有讓國家強大,反之為國家帶來厄運!
民族和文化的自信是建立在「包容和開放」的心態之下,狹隘的民族主義無助國家發展,更何況21世紀的今天,宗教和信仰自由已是普世價值和國家憲法保護,希望那些「反對洋人節日」的人,你們先看看你們身上有多少是「洋人的東西」?或者你又為民族傳統和文化復興付出或貢獻了什麼?民族復興只是讓我們再次回歸歷史常態,未來的星辰大海才是我們的終極目標!
文 : 陳文彥
獅子山智庫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