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角力下,香港哪能「中立」? 文:陳凱文

上篇文章提到,所謂的建制派議員謝偉俊早前又再發功一事,反映對方有着「香港人優先」的地方山頭主義心態,即:思考問題時不是以國家利益先行,照顧的對象也不是全體國民,而是只會考慮到香港自身的本土利益,甚至只懂照顧香港社會中某些人的階級利益。當日謝偉俊發表的所謂「小紅書治港論」,硬要把全體國民分為「小紅書帳戶」與「香港人」,就是一個典型例子。

另一個較少評論員談及的問題,便是謝偉俊在訪問中談到香港近年在中美角力下處境較艱難,宣稱北京的外交語言也不及香港強硬,又指港府若要說一些很重的說話,「下下幫阿爺做打手,做惡狗」,便會令香港失去國際城市或「一國兩制」下溫和、中立角色。先撇開港府的涉外措辭,是否真的比外交部強硬不論,謝偉俊此番言論本身便充滿問題,亦處處流露出其地方山頭主義的思維。

首先是如同之前的文章所言,謝偉俊之言反映他仍有着港英時代留下來的買辦心態。他口中的「國際」,說到底就是指歐美國家,港府的功能不過是為買辦階級服務,所以也要像本地買辦一樣,出盡全力討好甚至跪舔外國客戶,即使對方或其背後的政府故意刁難,也要本着「顧客就是上帝」的精神忍氣吞聲,否則便會令香港失去「國際都市」的角色。

與此同時,謝偉俊的買辦心態,還反映在他宣稱香港有着所謂「中立」的角色。在他眼中,香港在「一國兩制」之下不只是維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還會因為《基本法》授予特區部分涉外權,使其不用跟中國其他地方城市一樣,在涉外立場上跟中央一致,甚至可以維持所謂的「中立」,所以他才會有所謂「幫阿爺做打手、做惡狗」之說法。(注:「阿爺」是所謂建制派常用的政治俚語,意指「中央政府」)

簡而言之,謝偉俊此番言論的邏輯,其實跟過去民主黨元老級人馬,以及行政會議中人一樣,心想香港在中美外交關係惡化之時,只要涉外言論不跟中央同調,並在歐美列強輿論上搞反宣傳時選擇啞忍,便能維持所謂「中立」的買辦地位,繼續靠着不站隊來左右逢源。先不猜測如此論調,何以會在黃藍兩大陣營共同出現,一個地方城市的政客,竟可公然勸喻當地政府不跟國家共同進退,本身就是十分荒謬的事。

我們更加不要說,歐美列強要打「香港牌」的真實原因,本來便是「項莊舞劍,志在沛公」,而且終極目標從來不只是意圖在經濟上搞垮中國,而是想以經濟戰手段顛覆國家政權,甚至是中國陷入分裂或內亂。在此種地緣政治背景下,妄想港府在境外勢力進行反宣傳時閉嘴,便能在中美博奕下獨善其身,之後便可左右逢源,簡直是癡人說夢!難道港府在人家唱衰香港時選擇鵪鶉,便能讓對方忘記香港是中國轄下的一個特別行政區乎?

由是觀之,謝偉俊的所謂香港「中立」論,不但是以香港為本位的買辦心態作祟,更是反映他和部分建制派一樣,妄想香港可在中美博奕下獨善其身。此種想法既無國家觀念和大局觀,同時亦是相當幼稚。更讓人感慨的是,如此政治水平的所謂建制派,竟然能在議會內混跡多年,如今還能憑着公職所賦予的話語權,四處大放厥詞,擺着一副政壇老人的姿態,教訓這個教訓那個,可見單靠完善選制,似乎並不能解決香港政治人才匱乏的問題。

文:陳凱文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