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副主席韓正見滙豐有何用意? 文:寒 柏

據內媒報道,國家副主席韓正於本月22日在北京會見滙豐集團主席杜嘉祺,並有以下3個訊息:

1. 中國保持發展並推動中國式現代化,繼續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將以規則、規制、管理和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重點,推進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

2. 中央全力支持香港特區政府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希望滙豐集團用好自身優勢,深化與中方互利合作,為鞏固提升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做出新的貢獻。國家亦歡迎滙豐集團等國際金融機構繼續積極參與中國金融領域改革開放,在華實現更好發展。

3. 報道指,滙豐主席杜嘉祺高度讚賞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成就,表示滙豐集團對華投資信心堅定,將積極參與中國高品質發展和高水準對外開放,支持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建設,推動英中互利合作取得更多成果。

這次會面所釋放出的訊息,主要說明了內地仍會繼續開放市場,開放的範疇還包括金融業;內地會繼續完善金融制度、法規及管理,從以推進「金融高水準對外開放」。換句話來說,雖然內地面對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的「貿易戰」、「科技戰」及「金融戰」之迫壓,仍會堅持繼續改革開放,不會因此排擠外國企業,反而會透過完善制度、法規及管理,從而容納更多企業,闡明開放金融業的具體方針。

另外,內地希望外資金融業可以繼續深化與中方互利合作,並利用好香港的平台。一直以來,儘管外資商業銀行於內地不具備經營優勢,但卻仍可在香港市場分一杯羹,從而抓緊內地發展的商機。

多年來,很多外資銀行「紮根香港」,並透過香港平台從事內地企業的境外融資業務,例如是籌組境外銀團貸款、發債及上市等等。香港的銀行亦可以與內地金融機構合作,推進一些兩地聯動項目,例如借助內地銀行在抵押境內資產及權益之便利,分別在境外及境內同時發債。

國家副主席說明內地將繼續開放,並支持香港作為金融中心的建設,亦有可能表明內地或會進一步完善發展境外集資或融資等金融業務。

過去幾年以來,美國政府以不同的方式誘使西方機構撤資,例如提升香港的旅遊警示、修改香港關係法,甚至乎限制美國機構投資內地及香港金融市場,並重點打擊於美國集資上市的內地企業等等。

同時間,美聯儲大幅加息,理該會使美元回流本土,並對內地造成嚴重的打擊。可是,內地去年經濟增長仍保持在5%以上。內地人對投資房地產及內地企業等都保持審慎,但國民消費並沒有受到多大影響,內地企業的科技及產業升級亦取得了進展。

美國政府便再以連番操作,企圖盡量把資金從內地及香港撤走。這幾年間,中國及香港以外的周遭國家及地區在股市都曾先後錄得強勁的增長,這意味着什麼?

傳統美國金融教課書經常強調,金融市場比實體經濟先行。亞洲其他國家及地區的股市大升,即表明國際投資者對當地的經濟前景有信心,並以「錢」投下「信心一票」。換句話來說,即全球投資者皆不看好內地及香港經濟,並反過來認為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及印度等等的前景將會比較好。

以上的講法只強調了投資者的「分析及預示功能」,只單純認為集體智慧可以成功捕捉先機,並預示經濟前景。

但金融市場其實尚有較少人提及的「操縱功能」。美聯儲大幅加息,再加上美國政府針對內地及香港的連番操作,部份游資撤離,並投入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及印度等地區。外資撤出並造成一定的趨勢,自然會反過來影響實體經濟的發展;金融機構透過操控資金流向,最終便可以「操縱」實體經濟的發展及走向。

可是,當媒體報道日本、韓國、台灣、新加坡及印度等地區股市暢旺,樓價大升,而且「形勢一片大好」之際,其實內地的實體經濟並沒有倒下來。

內地的出口增長持續強勁,國民消費仍保持增長。內房泡沫爆破後,只要控制得宜,其一體兩面更代表了國家的資金正從房地產流向實體產業。

近年,本來準備「接盤」的越南,其房地產泡沫已出現爆破,生產成本急增,電力供應及基建不足,再加上美國的進一步施壓下,除非越南的產品,可完全脫離中國產業鏈,否則越南工廠亦會受到西方制裁的影響。

在西方需求疲弱的情況下,日本、韓國及台灣等出口亦現疲態。同時間,內地積極開拓「非西方」的新市場,另一方面持續產業升級,現已在電動汽車業、晶片業及手機業務等取得突破,不僅橫掃各行各業的低檔及大眾化市場,近年已開始搶佔中高檔市場,並對日韓等構成嚴重的威脅。

日本、韓國及台灣的實體產業受到嚴重的衝擊,又沒有成功找到全新的出口市場。現在都只靠金融、地產及旅遊業等支撐。在這情況下,國際游資湧入,將會有什麼結果?近年,南韓的房地產泡沫已率先爆破。

內地穩住了實體經濟及產業後,再繼續開放金融市場。這正好給予國際資本重新考慮其資產配置策略之良機。到底是繼續跟隨美國的「指揮棒」,大玩「塘水滾塘漁」及「接火棒」等遊戲?還是認真考慮調整長遠投資的大方向?

最低限度來說,國際投資者在日本、韓國、台灣、越南及印度等大賺一筆後,將會有什麼打算?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