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月政府開始放風,似乎有意為擱置垃圾徵費試水溫,周一中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發表署名文章,將垃圾徵費提升到激進反對派與政府間的敵我矛盾的層次,指是由當年激進反對派提出的政策,現時先行先試在社會上引起的矛盾,已代表香港社會上還未準備好,應該考慮押後或完全停止。
剛剛過去的財政預算案,由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以至不少建制派,都高舉用者自付的原則。垃圾徵費正正有用者自付的作用,筆者有理由相信垃圾徵費實際對公共財政的幫助不多,但正好是讓市民理解及習慣香港將逐步更加「用者自付」。
綜觀環球,不少城市及國家均有效地實施垃圾徵費,垃圾徵費是一個徹底改變市民生活習慣的政策,市民又需要額外付出新成本。引起亂局,初期遭到市民反對,是可以想像及預期的事。
如果簡單將垃圾徵費定性為敵我矛盾,因其是由激進反對派推進的政策,即使過程中獲大部分於立法會中投票支持通過,但凡在敵人支持我反對之下的立場將其推倒,將垃圾徵費扣上黑暴勢力相關的帽子。對於反思為何垃圾徵費在香港推行未能成功沒有幫助,反之垃圾徵費來到今日,究竟垃圾徵費推行亂象的原因何在。
垃圾徵費不宜在香港實施,有很大程度是香港的配套及宣傳遠不足夠,有多不足夠很多評論都已討論,本文概不在此重覆。筆者卻認為,即使配套不足,政府亦應準確落實垃圾徵費這項政策。因垃圾徵費是一個全面改變市民生活方式的政策,即使政府事前做多少準備,到最後亦很容易有拾遺。倒不如政府持續以先行先試的方式,逐步擴大試點,逐個新發現的問題解決。上述長期先行先試,逐步擴大試點的做法,更可以為政府爭取時間,視乎各回收設施及人手的情況進行改善。
筆者相信,對比起來自黑暴、反對派等勢力的壓力,政府最大的壓力在於民眾及特別商界。這是可以理解及想像,經濟持續無法改善,對商界特別餐飲業、展覽業、市場推廣及公關等行業的確是一筆新的壓力。在商界上的垃圾徵費,若然面臨巨大壓力,的確有談判空間,例如在一定門檻上,給予一定優惠或空間,避免造成一個中小企存活空間更艱難的局面。
最近垃圾徵費的推行,明顯出現混亂,這些環保署宣傳及公關策略上的失誤所致。但當一項政策,政府已經研究超過十年,最終仍因宣傳及配套準備不足引起民間及商界反對而胎死腹中,對政府未來施政公信力必然有所折扣,實屬可惜。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