境外輸入護理員不宜成為外傭跳工捷徑 文:朱家健

香港人口老化,加上持續三年的疫情讓安老院舍人手嚴重流失,令安老院舍服務職工對院友比例大增,雪上加霜,行業本身具厭惡性,工資也不太吸引,較難吸引本地年輕人入行,入行的包括中年失業人士、新移民、接近退休年齡人士,個別本身也是靠弱不禁風的身軀,每天要搬動老人協助其洗澡等工作,以換取微薄的收入糊口養家。

香港特區政府宣布了「特別計劃」,允許簡化從境外輸入護理員的程序,首年名額為3000人,望可解決香港安老院舍人手緊張的燃眉之急。坊間普遍緊張的問題,包括會否搶去本地護理從業員的飯碗,是否會影響本地護理從業員的加薪升幅,現時的建議也為境外輸入護理員的月薪和從業員薪金中位數定下指標,嘗試保障本地從業員的勞方權益,但當然長遠來說,需要有更好機制去保護本地從業員的薪酬福利和就業保障,並增強行業的職業安全。

入職安老院舍的條件,當然也包括合適的體格和身體健康,並至少不應犯下涉不誠實、風化和虐待長者的刑事案件,但當然,護理員的工作也可以分工,如煮食、餵食、照料、協助洗澡、餵藥、陪診等,個別人士仍可以只在某些崗位服務指定性別的院友。

語言又是另一個挑戰,預期,首批引入的將是來自廣西壯族自治區和廣東省偏遠縣市的護理員,至少也懂粵語方言,與本地的飲食文化、文化和語言隔膜相對少。當然,有些利益持份者也會「推薦」從菲律賓和印度尼西亞輸入院舍照顧人員,甚至乎稱當地的護士薪金水平低,有足夠經濟誘因吸引她們來香港轉職安老院舍護理員,但想深一層,吸取零經驗外傭來香港折騰僱主的多年教訓,從兩個國家輸入聲稱「合資格、具經驗」的護理員,屆時可能又是事與願違,不但迎來瘟神,又要支付高昂的金錢和時間成本,更要額外投放人手為她們作出培訓,讓安老院舍和居住在裡面的長者更被動。

此外,如果貿貿然引入菲律賓籍和印度尼西亞籍護理員,服務本地家庭的外傭恐怕又要鬧着加人工,薪金睇齊,而原本在當地接受所謂培訓的外傭學員,或會隨薪酬轉去接受護理員培訓,或在港正從事外傭工作的傭工,將辭職或不續約 (再回國受訓後回港) 轉到安老院舍工作,讓外傭供應市場更見緊張,薪酬也將飆升,或會借「在香港照顧長者的外傭經驗」以增加獲聘為境外輸入護理員的履歷,無疑外傭工作成為了她們的跳板,外傭在辭職後也苦了僱主家庭和需要照顧的長者和小孩,也大大增加外傭的議價籌碼,要加薪與護理員看齊。

究竟外傭是否可擔任護理員的工作?部分工作性質類同,但當然在申請她們來香港時,工作簽證需要填上僱主姓名、服務對象 (服務家庭成員人數)、工作性質、服務地址等,違者則涉違反入境條件。

長遠而言,除了引入境外護理員,其實引入來自內地縣市的家傭,取代部分本港外籍傭工,也是一個可以考慮的政策方向;香港入境處也不應接受申請人從外籍家庭傭工轉職安老院舍護理員的申請,或需要至少4年 (兩個合約) 的過冷河期,杜絕家傭申請成為轉職護理員的跳板。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特邀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理事、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