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十一大行書

香港素以獨特文化自居,連審美和藝術觀感也與别不同,看香港M+博物館的收藏品便可窺得一二。亦有人稱香港是文化沙漠,只知賺錢追求名利,連藝術也市埸化,只要有市場,不論是否真正富有美感、技術與情感,連垃圾塗鴉也可以當成精品。

從另外一個角度看,港人對藝術又有另外一種表現。愛孩子的父母,幾歲兒童被安排學書法、鋼琴、唱歌舞蹈、繪畫,甚至戲曲,只要想得到的藝術教育,有能力便會讓孩子學習。若說港人沒有藝術觀念,沒有美感判斷,也是說不過去,可能只是市儈一點吧!

説起書法,中國書法的字體大體分為篆、隸、草、行、楷五種,而在書法中,最有名的是歐體、顏體、柳體、趙體,這四種字體,即是以歐陽洵、顏真卿、柳公權、趙孟頫的姓來命名,被譽為四大書法家。當然還有書聖王羲之和歷史上文壇政界有名的人物,他們平常在工作祭祀娛樂時的文書,可以成為天下書法名品。以行書為例,便有東晉時王羲之的天下第一行書《蘭亭集序 東晉》,唐朝顏真卿的天下第二行書《祭侄稿》和北宋時蘇軾《黃州寒食帖》 的天下第三行書。這三幅作品能被稱為三大行書,應該總有道理,而不單是某幾個人引導牽動,胡吹亂謅可成。這三大行書,無論是書法技術、内容、神采、形質,感情,以及歴史價值,於我主觀而言,是中國書法中的極品,是作者在不刻意去寫書法時,透過充沛的情感,激蕩的思緒,由情主筆而成的藝術作品。

中國天下十大行書排序有《蘭亭序》,《祭侄文稿》,《黃州寒食帖》,《伯遠帖》,《韭花帖》,《蒙詔帖》,《張翰思鱸帖》,《蜀素帖》,《松風閣》,《土母帖》。所謂的排序評品,没有什麽標準根據,可能是喜歡的人數多,亦不排除是人云亦云,更可能是受坊間刻意吹捧,以製造推高作品的價值而矣。

然而,前幾天有人發現在旺角近花墟公園鐵路橋底牆上,曾被油漆遮蔽二十多年的「九龍皇帝」曾灶財的塗鴉,因為油漆剝落而重現人間。這一發現,對於某些人說,尤如古物重見天日的轟動,借此感嘆政府消滅了很多港人的集體回憶,甚稱之為「墨寳」。其實政府亦沒有冷待這位香港書法家,將其作品收藏於M+之內。學書法的人,可能想也想不到在香港,除了要學歐、顏、柳、趙,這四大名體字外,還要懂得如何欣賞「曾氏書法」,可能將來這幅在橋底牆上的曾氏墨寶,在香港人口中,會被吹謅成第十一大行書呢!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