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運場上 不只體育 文:楊莉珊

中國組合許昕/劉詩雯(圖)以總比分3:4不敵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中新社)
中國組合許昕/劉詩雯(圖)以總比分3:4不敵日本組合水谷隼/伊藤美誠(中新社)

雖然在疫情之中勉力舉行,仍不影響今年的東京奧運繼續成為全球焦點。受疫情困擾多時的香港,劍手張家朗奪得回歸後第一塊、本港奧運史上第二面奧運金牌,泳手何詩蓓28日又收獲一塊銀牌,振奮了香港全城士氣,也為社會大眾找到了很多共同話題。但隨着全球政治氣氛的高漲,奧運賽場不僅僅是體育競技場,很多時候成為政治議題發酵的醬缸。

有青年從政者質疑香港羽毛球手伍家朗未有穿着合規格服裝上陣比賽,引爆社會討論,甚至演變成高度政治化的「藍黃之爭」,擾攘多天後,在28號以發言者致歉告一段落,但伍家朗同日比賽未能打出水準,最終出局,又是否會讓事件再起波瀾,仍待觀察。

香港的政治風波不僅僅球衣風波,很多奧運的細節在香港的輿論空間內都可以演化成政治議題。比如張家朗勇奪冠軍並獲得500萬獎金,他在訪問中向媒體透露有置業打算,其母校林大輝中學校監林大輝也承諾會額外給予250萬元,協助他買樓。這原本是件美事,卻有媒體發現,林大輝早在三年前曾對包括張家朗在內的林大輝學生表示,若能奪得奧運金牌,「我包你買到樓」。於是媒體質疑林大輝是否應該直接送一層樓給張家朗,甚至有聲音更直接抨擊林大輝沒有直接給張家朗買樓等於「走數」,甚至有網民上綱上線,指斥「建制派習慣走數」。

「包你買到樓」是否代表直接送層樓給對方,或者代表協助對方完成置業目標?這確實有可以各自解讀的空間。但在政治濃度很高的香港,因為林大輝被視為建制派,因此一點美意也引發一場小小的政治風波,這並非社會之幸。

這種泛政治化不僅僅在香港,國際間的局勢也讓奧運會並不平靜,「中國香港」與「中華台北」的正確名稱與旗幟,日本放送協會、《紐約時報》等海外報紙都沒有正確使用,僅稱「香港」及「台灣」,作為國際知名的媒體,求證求真的傳媒操守難道不需要嗎?這到底是意有所指?還是無心之失?

如果上述只是無心之失,那當國乒混雙項目大熱失金牌,許昕/劉詩雯組合在決賽中最終以4比3失利,東道主選手水谷隼/伊藤美誠奪走這塊金牌,那日本媒體的表現則幾乎肯定是充滿不友善。日本有不少報紙都用「中國國辱」的頭版標題來形容這場比賽,讓人詫異。雖然乒乓球項目長期由中國處於優勢,日本可以擊敗常勝乒團中國隊,首面奧運乒球金牌也確實值得日本狂喜,但用「國辱」來形容一場精彩的奧運比賽,可見他們已全不顧體育精神。

但若熟悉乒球的球迷必然知道,日本乒球隊的發展也離不開中國人的智慧,這次日本陣中的男單選手張本智和本來就是四川籍的華裔選手,而日本隊的成長也離不開何智麗、韋晴光等一批前中國國手的技術加盟。如此狹隘的民族觀,完全有失東道主的風範。

在批評別人時,我們國家隊的健兒也需要小心自己在奧運會的一言一行。羽毛球好手陳清晨在28號的比賽中十分激情,在場上比賽中途不時發出疑似粗口的叫喊聲,瞬間成為賽場焦點。雖然當事人事後極力否認並為引起誤會致歉,但對中國隊員的形象已經造成影響。為自己打氣的方法有千百種,但這明顯不是值得仿效的一種。登上奧運賽場,不單是自己的榮譽,也是萬千體育迷,特別是青少年兒童的偶像,發揮個人技藝水平,也需要展示基本的品格。

文: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