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在印度栽了,是新聞嗎? 文:孫少超(內地學者)

最近小米在印度栽了,是怎麼回事呢?原來小米賬戶約48億人民幣的金額被印度直接沒收了

,這對小米來說無異於晴天霹靂。要知道小米集團在2022年一整年淨利潤也才85億元,而在印度地區銷售額最好的時候一年也才3.5億,相當於小米這幾年干了個寂寞。

48億不聲不響的沒了,這在中國絕對是新聞,但在印度卻未必是新聞。號稱專“坑”外企60年的印度,這已經是司空見慣的現像了。印度坑外企的手段千奇百怪,理由奇葩無比。想當初,印度以懷疑飲料巨頭可口可樂含有殺蟲劑為理由

,讓可口可樂公布配方,否則禁止在印度銷售。還有日本新干線,英國的沃達豐、德國電信、等等都遭受印度的“特殊照顧”。

外企在印度就像養的豬一樣,養肥了印度就想宰一刀,放點血。

據統計,外企每年被印度罰沒的資金高達幾十億美金,成了印度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印度頻繁的坑爹行為,使得市場上流傳一句話:印度賺錢印度花,一分別想帶回家。

小米這次在印度栽了,而且損失慘重,這對小米來說未必是壞事。小米以及其他的在印度的中國企業都應該反思自己的經營策略、遵守的國際通行准則在印度是否行的通。對於一個拉屎不用紙,吃飯用手抓的奇葩國度,我們通行的思考方式和做事准則卻未必適合,搞不好就會掉進大坑裡。

雖然外企被“坑”無數遍,但外企待印度如初戀。這是因為印度是一個巨大的市場,對企有著很大的吸引力。

印度的人口總數馬上將超過中國位居世界第一位,巨大的人口預示著巨大的市場空間,而且印度的市場還沒有完全開發,市場空間給外企無限想像。因此,外企雖然屢次的在印度栽跟頭,但仍然前赴後繼的奔赴印度市場。

在印度賺錢不算本事,把錢帶回去才算本事,對於外企來說,想賺錢的同時更要思考怎麼避免入坑,否則只會竹籃打水一場空。

文:孫少超(內地學者)

長沙理工大學管理學碩士、財經自媒體獨立撰稿人、東方經濟風向標博主、專業財務投資顧問。在企業家雜誌、河南工人日報、中國大唐報、鳳凰網等媒體平台發表過多篇文章。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