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民身份證加注國名 文:紫荊黨

第十四屆全運會於9月15日在陝西省西安市開幕,行政長官林鄭月娥14日在政府總部參加記者會,就相關事宜與媒體溝通,但令人遺憾的是,現場的大螢幕竟然將中華人民共和國,誤寫為「中國人民共和國」,在社會上造成不良的影響。行政長官辦公室事後就該錯誤向公眾道歉,表示會採取措施防止未來出現同類情況。

這是一個常識性錯誤,值得公務員團隊集體反思。事故的原因,大概率是與部分公務員缺乏對國家的認知和工作不嚴謹有關。安排記者會的人員以及負責檢查的高級官員都需要檢討自己的工作作風。香港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都市,目前又處在大改革時期,建立和維護一支效忠國家、恪盡職守、穩定高效、廉潔奉公、專業細緻的公務員隊伍,對香港貫徹中央的指導意見、執行特區政府的政策、保持自己在全球的獨特競爭優勢至關重要。極少數官員經常掛在嘴邊的口頭禪,比如「無能為力」「需時研究」「積極跟進」等等,體現了他們慵懶的工作狀態,不符合香港進入新時代後市民對官員的要求。

然而,更重要的是,此事件集中反映出香港社會國情教育的嚴重不足。國情教育是國民教育的基礎,目的在於令學生瞭解國家政治、經濟、科技、社會、歷史、地理等方面基本情況。認識國家的國情,乃是生活在一國領土之上居民的法律義務以及共同工作和生活的需要。大量外籍人士在本港居留甚至可以擔任包括公務員在內的公職,這是香港高度開放和國際化的表現。中央和特區政府從未要求對外籍人士進行強制的國民教育,但根據國際慣例,通過各種方式説明他們瞭解擁有這片土地的國家、熟悉所在社會的基本情況,這是正常合理並且與國際接軌的政策。

符號是國情教育的重要載體,具有強化認同、凝聚情感、構建集體意識的社會教育功能。居民身份證是一種特殊形式的符號,既是顯示居住以及相關權利的法律證件,又是一個地區居民擁有的共同符號。政府和社會可以借助這一符號潛移默化地建構集體價值信念,弘揚社區互助精神,進而促進國情和社情教育實踐。

基於此,我們建議特區政府進一步完善香港居民身份證形式和內容,未來在新的證件上注明「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名。在操作層面,由於自2018年底以來,香港市民已經分批換領新一代智慧身份證,因此不宜即刻做出改變,但是可以考慮在推出「電子身份證」的時候,從一開始就加注國名。

這無疑是一件小事,但是有益於社會,有益於市民,有益於國家,是一件好事和實事。當前香港特區政府最緊迫的任務是解決社會深層次矛盾,但在做大事的同時,不能不屑於做小事。在居民身份證上加注國名,有利於彌合社會撕裂,增進社會團結,也可以體現特區政府服務市民的熱誠、起而行之的能力和兢兢業業的工作態度,是提升特區政府形象的良政善治。

紫荊黨提供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