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入非本土地醫生是第一步 文:寒柏

一直以來,香港醫生嚴重短缺,港府終於決定引入非本地醫生,並只限制了香港永久居民才能申請。

回歸以來,各行各業都出現嚴重的「保護主義」;大家都千方百計的把「外勞」拒諸門外。港英政府年代,英聯邦醫生尚能輕易來港執業,但回歸後卻變得千難萬難。香港醫學界設置重重的「關卡」來嚴防海外醫生,其目的當然是要收緊供應,並牢牢保障本地醫生之利益。

這次港府再提出要引入非本地醫生,亦有團體立刻走出來反對。但他們的理據根本完全站不住腳:

1.每當港府提出輸入海外醫生時,本港醫生組織都強調輸入的人才要先通過考試。本港醫科學生要考試,為何海外醫生不用呢?這種講法完全忽略了實際上的情況。海外醫生絕非尚未畢業的醫科學生,不僅早已在其他國家獲得執業資格,還會有實質的工作經驗。要他們先通過考試,根本只是惡意刁難。

2.舉一個簡單的例子,筆者從事金融工作20年,但如要再回去重新考CPA和CFA之類的專業試,恐怕也會倍感吃力。應屆學生的「考試能力」一定更高,但是否代表他們可以勝任相關工作?反過來說,在職人士就算應試成績不佳,又是否代表他們不行?

3.另外,有人認為海外醫生不懂香港醫院的運作或術語,所以不能勝任。早前還有某名十分無知的醫生代表,在鏡頭前批評大陸醫生不懂英語。有趣的是,該醫生代表自己的英文水平卻非上佳,其英文口語更明顯是屬於比較差的一群!

4.海外醫生不懂香港醫院的運作及術語?難道應屆實習醫生又會懂得?港府已規定海外醫生到港後,需要在公營醫院工作一段頗長時間,才能到私家醫院執業。只要非本地醫生在香港公營醫院有足夠的實習經驗,又怎會無法學懂香港的那一套?為何回歸前海外醫生有資格來港?回歸後卻不行?

這23年以來「收緊供應」的玩法,還衍生出甚麼問題呢?去年,至少有數千名醫護為了一己之政見,竟在疫情期間罷工!他們妄顧市民的利益,為港府添煩添亂。此外,如今港府聘用的抗疫專家,又能否輔助港府?有香港專家對國家成功抗疫的措施視而不見,還評為「不科學」及「沒有效率」。最終,香港爆發疫情已有一年,至今仍無法「清零」。

由此可見,本港醫護界「收緊供應」的做法,雖然使香港醫生的薪津大增,但「高薪厚祿」不一定可以確保有人才,更不能確保他們有「醫德」。

引入非本地醫生只是第一步。其後,還可以把人選逐步擴大至非香港永久居民。引入海外醫生除了可改善人手短缺的問題之外,還可以產生出「鯰魚效應」,讓本地醫生游出「舒適圈」,擺脫「塘水滾塘魚」之局面。我們要勇於面對全球人才的激烈競爭,才會有真正的進步。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