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殊教育一般採用融合教育模式,即是讓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以下簡稱「特教生」),入讀普通學校。較嚴重或多重殘疾的學生符合某些條件後,會被轉介入讀特殊學校,以便接受加強支援服務。
現時,普通學校所處理的特教生主要分為九類,包括特殊學習困難、智力障礙、自閉症、注意力不足/過度活躍症、肢體傷殘、視覺障礙、聽力障礙、言語障礙及精神病。
在融合教育下,課程內容和一般學生一樣,亦同樣是小學及中學各六年制,當然會因應學生進度會有些調整,但數量並不會太多。又因為「融合」,一般學生和特教生會被安排在同一班別,學校要顧及成績和排名,學習進度避不了傾向一般學生,因而造成特教生追不上進度,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學習進度被人遠遠拋離。在疫情之下問題更加嚴重,老師在網課中隔住螢幕,很難觀察及照顧特教生,令學生學習成效大打折扣。 縱使恢復面授課,因課堂時間縮減,但教授範圍不變之情況下,促使教學節奏加快,同樣使特教生難於適應。
另外,縱使老師有足夠的培訓,也要面對雙拳難敵四手的問題。可知道每位特教生在學習上都有不同的需要,有不同的節奏,單憑兩名教職員應付約二十位學生,實在為難了老師。各種原因導致學生在升中選校之時,無奈地只能選擇排名較差的學校,引致這些排名較差的學校收取較多的特教生,增添了學校及師生的校務壓力之餘,學生亦未能夠得到好好支援。
要提升香港的特殊教育質素,首先要從學生方面着想,幫助學生尋找一個合適的學習方法,培育他們在畢業後擁有如常人的謀生能力,這樣比硬灌知識來得實際。我們可以在這個融合教育中增加教師與特教生比例;在較低年級時,家長可選擇該子女重讀,給予他們更長時間適應學習環境,以及穩固基本知識;加強學校與家長的溝通,好讓老師可以更加了解學生需要,適切協助學生。
無論特教生有什麼差異,他們都是父母的孩子、老師的學生、社會的一份子。請大家多些關懷他們的需要,協助他們成長,作未來社會的棟樑,香港的光。
文:陳進雄
民主思路成員、康復諮詢委員會屬下康復服務公眾教育小組委員會成員;從事醫療科技行業多年,在2019及2021年參加地區選舉,期望可以為我們下一代帶來優質民主。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