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局局長在接受訪問時說出這句話,「不會說普通話會很吃虧」。蔡局長講出了港人的現在與未來。香港從不會英語很吃虧,發展到不會普通話很吃虧,是從生活上講,也應該是從政治上講。而且吃虧的不只是港人,更是世界各國想到中國謀發展的人,反影出世界經濟重心轉移了。
香港重英語百多年,港人要出人頭地,在香港的「上流」社會打滾,創一番事業,除非是非常富有,否則比登天更難,這是因為港英年代的管治階層和香港法律均只重英語。那個年代,英語幾乎是進入政府高層的唯一標準,辦事能力還是其次。看香港警察,若你英語未達要求水平,就算有十八般武藝皆精,上天落地,樣樣皆能,做死一世,最多只做個「警署警長」,反之如果英語說得兩句,受到高級長官器重,中文水準爛如泥,「高分低能」也可以扶搖直上。所以不少家長均希望子女能入讀英文學校,將來可以有較好的發展機會。那時代不懂英語要在香港發展事業,不單吃虧,也甚是艱難。
九七年前後,香港開始與內地融合,很多港人回內地旅行或生活,會發覺若會說普通話,生活一定便利很多,因為普通話全國通行,能一語行走天下。好在秦始皇統一了文字,不懂普通話只成了啞巴,否則只看重英文的港人,便會變成聽不懂看不通,又聾又盲,身為中國人,真是尷尬。
語言文字本來是為了解決溝通而發明,漸漸變成是凝聚團結人的重要工具,亦成為民族文化的載體,更是一種身份認同。九七回歸後特區政府堅持偏重英語,這種系統上無意或有心的錯判,做成了由語言文字到文化與國家和中華文化的離心力。今天國家的經濟改革方向,國力騰飛,香港在國家的支持,一直維持着世界級先進城市的競爭力,在這種趨勢下,政、經、商與內地密不可分,港人要在内地生活或發展事業,正如蔡局長所言「香港的青年一代需要抓住國家發展和大灣區建設等機會,不會說普通話會很吃虧。」
特區政府總算醒覺到普通話對港人未來的重要性,更要為下一代在學校教育他們好好地掌握普通話。這只是從生活上講,現在香港有兩位國家級領導人「全國政協副主席」,若能從香港的政治上作出突破,説不定將來香港還會出現更具影響力的國家級領導人呢!
文 : 陳祖光
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