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貿易數據看中國的產業升級 文:悠 然

中國剛公布10月份的貿易數據,有趣的是,不同立場的傳媒着重點幾乎是相反,《美國之音》等西方傳媒強調「中國需求持續疲軟,進出口貿易十月份意外下跌」。內地傳媒則多說:「今年前10個月,我國外貿進出口同比增長9.5%,外貿繼續保持平穩運行。」

《美國之音》
《美國之音》

原因也很簡單,前者按美元計價,得出中國10月出口同比下降0.3%;後者按人民幣計價,那10月出口同比增長7.0%。

事實上,由於歐美加息,加上歐洲由於能源問題遇到的普遍輸入性通脹,消費必然緊縮,所以自8月起,中國的出口開始增速降緩。當全世界的消費市場均將遇到消費不足的問題,這是一個遲來的轉折點。

這不是中國一家的問題,而是全球經濟週期進入收縮的必然時刻。當然這個時刻本就應該來,但是因爲疫情,各國的大放水反倒做成虛假的繁榮。

美國濫發的美元推高了大宗商品,提高了工業國的製造業成本。而俄烏衝突後,歐盟深陷能源危機,輸入性通脹更是讓歐洲主要經濟體入不敷出,自然也無暇消費。

歷經上半年的種種之後,貨幣氾濫、能源高價、大宗商品輸入性通脹,結果是透支了歐美的消費潛力。事實上,各國下降的很厲害,比如說韓國下降了5.7%,日本下降了5%,台灣省下降了5.3%,中國10月份出口同比下降0.3%,已經是很微弱的下降了

接下來中國出口數據還會縮減,至少萎縮是明年的主旋律。

不過,中國的貿易數據卻使我看到異常「恐佈」的地方,不同於日韓歐的貿易逆差,中國在10月份繼續保持鉅額的貿易順差,從2月份俄烏衝突之後,中國順差數據如下:

2月順差305億美元
3月順差473億美元
4月順差512億美元
5月順差788億美元
6月順差980億美元
7月順差1,021億美元
8月順差794億美元
9月順差847億美元
10月順差851億美元

順差比起7月份的1,021億的巔峯期有所下降,但是總體來說,迄今爲止依然保持在高位,10月份爲851億,是除了6月份和7月份外本年度第三高的。而且因爲美元今年以來的大升值,實際上10月的851億美元其實是含金量極高的,因為中國要賣出價值更多的產品,才能追回美元的升值。

不要忘了,和其他工業強國比較,中國表現簡直是逆天。日本已逆差了近一年,韓國也連續7個月貿易逆差,10月逆差來到67億美元。而一直被西方傳媒大吹特吹的越南,10月貿易順差也只是22.7億美元,約為中國40分之1。所以,中國是工業國中最靚的仔。

越南首都 河內
越南首都 河內

那為什麼呢?

我解釋是產業變化,一種是橫向的產業集中,就是生產向中國集中,這一點需要對比其他國家的貿易狀況才能知道。不僅僅是其他工業國的工廠搬來中國,產業鏈轉進中國,還包括他們的產能被加息和資源價格打死,沒辦法出口了,中國的產能上升出口增加,也是一種間接的轉移。比如另外一個新聞就是電解鋁的生產,美國在20年前是世界第一,現在中國是第一,並佔世界一半,美國自己只剩一家冶煉原鋁的工廠了,這也是產業轉移,只是今年按了加速鍵而已。

另一解釋是縱向的產業升級。據彭博報道,儘管外國需求意外下降,但中國10月汽車出口繼續保持強勁,汽車和底盤出口量同比增長60%,至352,000輛,出口額達到71億美元的紀錄高點,幾乎是2021年10月的兩倍。中國汽車公司一直在提振海外銷售,電動汽車出貨量增速迅猛。和汽車相似的例子還有很多,如各種新能源、機械人的使用、物流的暢通等,都是中國產業升級的表現。

從這「恐怖」的貿易順差裏,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工業和美國的金融是全球各國中最無與倫比的力量。而且,美國在這些年有意的分道揚鑣下,中國愈來愈沒有使用美元的空間和欲望了。

這又是百年未有的變局。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爲自由撰稿人,幷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