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歸經濟與民生 文:陳祖光

最近在香港街頭,重見昔日選舉時的熱鬧氣氛,不同的是各候選人幾乎可以肯定都是愛國愛港。若沒有政黨支持的獨立候選人,相信更加困難,亦復見當日政黨政治在議會內對政府施政的影響。議員們在監察與推動政府工作的表現優劣,將會更加明顯,香港的代議政治發展,是向前或倒退,再不是投票率高低,而肯定是與議員的工作和政府的施政成效有關。

這屆政府在由亂入治的工作成績斐然,在對於重建暴後政治制度的建設,完善代議政治,更是努力不懈,希望將香港的選舉制度重歸本位,這也是全港市民有目共睹的。就算今日承過去的為反而反的人不接受不諒解,最終這會成為比西方選舉制度更完善的一種代議政制。然而就算政治制度有了方向,政治的本位卻是人民最重要的民生與經濟。

很多人認為特首的施政,是重於國安與政制建設,在經濟上缺乏方向,只知在大方向上跟著國家走,本地經濟和基建發展又似有綱領而無實制,最諷刺的是有人認為連口號式計劃如「明日大嶼」也沒有一個,使市民白天閒時的夢也少發了一個,不但希望不成實制,實制也沒了希望,令致本地小商人也無所適從,投資做小生意也缺少了方向。

其實特首不停地講了幾小時的2023年施政報告,一定不是個乏善足陳的報告,而是個廣納四方,由低至高,兼顧各方的施政報告。既然全面,又為何會給人有重國安而輕民生的感覺?是內容不夠?是困難重重?又或是執行不力呢?還是各方面都不夠了解政策,以致於市民有所不解?這邊查公屋違規雷厲風行,那邊建公屋仍是未如理想,等上樓的人也等慣了,什麽希望也不談。醫療事故連連,不足也算,質素亦不能維持。老人福利擴展到大灣區,本是德政,卻用途不夠廣泛,可以說是到喉唔到肺。

香港受到美國打壓,又要面對內地城市的競爭。發展出一套新的經濟理念,將香港獨有的優勢擴大為國家和香港獨有的經濟發展動力,是刻不容緩了。改變香港官僚辦事因循成慢的習慣,優化程序,創建快而有效的程式,破除舊有選拔制度,不以年資,不單靠語文能力用人,以有能者居之。更加要加強施政宣傳,以成果建立政府實事求是的形象,搞好民生,才是政治上固本培元之道。民事即政治,特首帶領香港又亂到治,一定可以讓香港人生活得更幸福。

文 : 陳祖光

同仁基金會主席、四川省政協委員、香港警察隊員佐級協會主席顧問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