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政報告下月出爐,除了繼續砥礪前行,香港亦要把握國家發展的重大機遇。中央在8月底派出宣講團來港講解《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指出香港要發展成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為本地創科業界注下強心針。現屆政府投入超過1,100億元支持創科發展,論資源香港絕不輸蝕,不過是否用得其所?細看目前各大工業邨內的廠戶種類便能略知一二。
創新及科技局局長薛永恒早前接受傳媒專訪,再次提到「醫療科技」和「人工智能及機械人科技」,這兩大範疇將會是香港貢獻國家的重點創科發展方向。他亦指出,在十四五規劃下,本港其中一項任務是要提升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將企業與科研力量結合,提升競爭優勢。
要發展一個產業,土地資源與相關技術配套自然不可或缺。本地創科產業的專屬土地資源,以科技園公司轄下各工業邨最為豐富,打開地圖一看,大埔、元朗、將軍澳三個工業邨當中,以食品製造廠、舊式倉庫等居多,基本上難與創科產業沾上邊,即使協助這些業務循自動化、提高生產安全性方向提升進步,本質依然不屬高增值創科產業。
更甚者,部分租戶更是地產或投資公司,但科技園卻一直未有正視,而看上去比較「靠譜」的數據中心,卻又屢被質疑只是以高科技之名,包裝租賃之實經營的「數據劏房」,由此而起的司法覆核官司,至今未完結。
事實上,政府早於2014年聯同科技園公司檢討三個工業邨的使用情況,要求科技園把資源集中配合其三大科技平台,包括智慧城市、健康老齡化和機械人技術發展的產業,可惜多年來這些較高階的科技產業仍舊集中在馬料水的科學園發展,佔地超過200公頃的三個工業邨,在這三方面貢獻至今依然非常有限。
工業邨如何與時並進?大學學者一直也有在創科出謀獻策,理工大學工程學院院長文効忠教授曾在創科研討會指出,香港適宜專注於人工智能、虛擬現實、可穿戴科技、物聯網、機械人、三維打印技術和精密生產等領域發展高新科技。這些先進工業需要有比較大的空間,工業邨是最適合不過。
土地問題從來是本港發展的最大難題,銳意發展特定產業自然離不開政府積極支持和配合。國家十四五規劃大方向既定,作為本地創科產業土地管理人的科技園公司,肩負的責任重大,宜盡早擬定計劃篩選合適租戶,善用珍貴土地配合創科業界所需,幫助業界把握黃金機遇。
文:蘇亞柏
傳媒工作者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