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香港地區行政架構改組,我們首先需要承認基層前線社區組織接通基層是必需的,而香港缺乏像中國共產黨般深入的基層地區幹部,現存較有規模的區議會架構實為最佳選擇,不過現存的區議會存在「權能錯配」的問題。黑暴事件前的區議員在1200選委當中擁有60票(5%)的實際政治力量;但在地區行政層面卻缺乏任何地方財政、行政、否決議案的權力─甚至連對政府部門有約束性的動議權也沒有,充其量只是純粹的諮詢架構。
一個定位地區的前線議會平台,擁有不該屬於他們的選舉政治能量,卻缺乏本該擁有的行政力量,就是結構性的「權能錯配」。2019黑暴事件區議員的選委功能被切割後更出現另一種的情況,原本有權無能的區議員被除去了政治能量,使其缺乏地區權能的弱點表面化,變得既無權亦無能。以應付剛過去的第五波疫情為例,區議會在大量黑暴議員辭職後未有進行補選,使議會出缺嚴重只能保持基本運作,另一方面議會既無地方財權,亦無調動政府部門的實際權力,眾議員不單無力帶頭統籌,更必須依附社區抗疫組織才能參與抗工作,事後議會的缺乏存在感更衍生出「存廢」問題。筆者堅決認為現存的地方議會架構是一個有效的存在,只要把區議會「市政局化」重新充權,給予地方行政及財政權力,議會就能真正有效地對政府部門行使監察和領導地區行政。
在進行議會改革的最大考慮肯定是如何有效落實「愛國者治港」,不可以再讓區議會變成別有用心者進行顛覆香港的缺口。筆者絕對支持繼續進行選舉,這是一個較公平選拔人材的機制,也是一個疏導民意的途徑。為了有效杜絕議會「失控」,我們可把現存選區擴大合併把數量減半,之後每區產生委任/間選及直選兩個區議員,委任議席可網羅一些有能力和名望但弱於選舉的人材;保留直選機制也可以借選舉工程選拔既懂宣傳又懂走進群眾掌握民心的貼地人材,整個地區行政人材庫會變得均衡而人材多樣化。最重要的是有一半議席產自委任和間選,換句話說也保證了議會的不失控。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參與地方直選的要求門檻:首先把參選按金加倍,再把因得票太低而沒收按金的最低門檻提高到總得票的10%,這樣就能把心存僥倖者排除;其次直選參與人必須取得各民政事務署分區委員會一定數量委員的提名;最後參與人必須取得所屬選區內500名經核對資料沒有重覆的有效公民提名。所產生的候選人還要經過資格審查委員會確認資格並正式進行宣誓才能參選,上述這些要求對問心無愧的愛國者根本不值一提,但卻能有效杜絕欲混水者進來摸魚。
現在的區議會猶如被鎮在五指山下的孫大聖,其實我們不需把祂壓在五指山,也無必要把懂七十二變的的大聖爺進行「物理超渡」,何不為孫悟空套上金鋼框,配合緊框咒還怕這潑猴能翻十萬八千里?再給猴子伏妖金鋼棒保護唐僧一起取經不好嗎?唐僧可見的前路還有九九八十一難要過呢。就算重新再造一個「街道辦」也頂多是一隻六耳彌猴,不會跳出現存區議會和舊有市政局的框架,這樣又何苦把區議會的招牌丟掉推倒重來呢?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