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及生態局局長謝展寰最近曝光率爆燈,因為兩件事,一件是垃圾徵費,這件事已經押後實施;另一件是「走塑」。但我認為這兩件事都反映出一點:特區政府部門,尤其是環境及生態局局長,非常有必要檢討自己與公眾溝通的途徑和思維。
「走塑」,是指「管制即棄膠餐具和其他塑膠產品」將於4月22日起實施。這件事去1月中開始已經不斷發酵,說很多塑膠產品將不能再使用,除了外賣餐具,還有很多市民需要用到的塑膠棉花棒和膠柄牙線棒。這件事幾乎各家媒體都有報道過,我翻查過不少傳媒網頁,從1月中開始至今,很多媒體還報道過多次。最近的一次報道主題是:超市棉花棒和牙線棒被搶購一空。我兩日前還特地去本地兩家出名的個人護理用品連鎖店看看,的確是相關的貨架都空了。
然後,到了2月4日,謝展寰突然之間說要出來糾正坊間的誤傳,說膠柄牙線棒和牙縫刷,仍可如常發售。說實話,我第一眼看到這條新聞是有點愕然:一條消息,已經被反覆傳播過多輪,前後三個星期,甚至已經引起搶購潮了。我實在想不到理由,為何謝展寰要等到現在才出來澄清呢?之前三星期,他放大假?
傳媒報道有關「走塑」的新聞,環境及生態局不可能沒有人看到,因為涉及他們的職權。傳媒從一開始就錯誤報道,說被禁的產品包括膠柄牙線棒和牙縫刷。正常做法,局方應該第一時間發稿澄清,說報道有誤,希望大家不要以訛傳訛。這只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但竟然沒有做,放任這個假消息不斷傳播和發酵。
其實謝展寰2月4日都表態,他說政府會製作簡單資訊和「懶人包」,並透過「添馬台」、政府新聞網及「大嘥鬼」Facebook專頁,盡早釋除市民疑慮。遲了大半個月,還說「盡早」?他現在意識到要做這些事,等於說之前是做得不好。
其實隨著技術手段進步,現在有很多途徑可以和市民溝通,例如Facebook專頁、微博、微信等等。特區的官員近年都喜歡玩這些,但更多是發發網誌,是一種單向的宣示,告訴公眾自己做了什麼。但十分缺乏一種互動、溝通,未必要司局長自己親自去做,而是找一些辦事員,直接面對公眾的提問作出回答,如此更有利於政策的解說。
在1月24日,我也曾在《堅料網》撰文,質疑「減廢走塑做騷多過實效」,特別提到牙線棒和牙縫刷這些東西,不容易找到替代品,最起碼絕大部分人沒有見過有木柄的牙線棒,政府真的要禁這些嗎?今次的教訓,政府施政有很多事情,尤其是一些與市民大眾生活切身相關的事情,的確要加強與市民溝通的效率。如此小事,為何要等待多時才告訴大家呢?前有垃圾徵費、後有「走塑」,其實核心問題都是這個。
文:吳桐山
時事評論員、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