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政府不放水救市? 文:悠 然

這陣子中港股票跌個不亦樂乎,我看到有不少人說:中國現在通縮了,竟然還不放水,還不擴大財政支出?

於是不知從哪裡傳來消息,指中央政府考慮推出一系列救市措施,包括設立2萬億元人民幣的平準基金,以離岸資金通過深港通及滬港通來購買A股等。

首先我們看看,中國現在是什麼地方通縮?

統計局剛發佈的《2023年居民收入和消費支出情況》,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26,796元,比上年名義增長9.2%,剔除通脹,實際增長也有9%。

但為什麼有增長卻通縮呢?

在中國的統計裏買二手房、交房租屬於消費,裝修屬於消費,所以,問題也很明顯,因為房地產整體向下,造成了消費下跌。

房地產從高峯時期的每年銷售17億㎡,降到現在11億㎡,跌幅高達35.29%,所以,即使2023年,汽車產銷累計完成3,016.1萬輛和3,009.4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1.6%和12%,產銷量創歷史新高。但房地產使消費跌幅過大,形成通縮。

中國面對第一個問題是即使要擴大財政支出,但要怎麼擴大?房地產的坑過大,除非政府大放水去托房地產市,否則作用不大,而大放水的代價卻是飲鴆止渴。

第二,中國經濟現在形勢不好,除了外因(疫情、全球經濟形勢不景氣、中美經濟戰等)外,國家在政策上的刻意爲之,也是非常重要但一直沒有受過多關注的。

和其它國家不同,中國政府是深度參與並能影響經濟的。如果政府想把經濟弄回到每年增長8%,還是有辦法的,如舊城改造、中西部城市羣建設、住房與汽車消費的促進等等,甚至於一些經濟學家提出的「人人發錢」,至少在短期內是有效果的。

但是,中國政府一直沒有這樣做,這就不能不讓我懷疑政策制訂者存在刻意不大力刺激的動機。我猜中國政府可能有這些考慮:

1. 國際形勢複雜。

中國需要留一手,不急於把各種牌都打光。這裏就涉及財政、金融方面的操作。簡單說,就是政府覺得目前還不是最困難的時候,未來可能會更困難,所以要留一手。

2. 中國認爲最核心的矛盾不是增長速度,而是增長質量,其中包括環保、收入分配等,所以要壓着一點增長速度。畢竟,在高速增長的時期,很多問題是來不及處理的。

3. 重新定義增長。

比如說,靠堆砌落後產能而形成的增長是否有意義?在中國市場供不應求的年代裏,靠大量但落後產能來滿足需求的做法是可取的,比如90年代小型鋼鐵廠是國家鼓勵的,後來就成了落後產能。現在中國已經到了一個新的階段,市場供應趨向飽和,就需要重新定義增長了。

最後,還是回到我一直堅持的觀點:中美之爭是百年未有的變局,兩大國的勝負取決哪一方犯錯更少、哪一方持久力更好、哪一方的牌更多。過去六年,美國出牌多多,中國疲於頑抗,但這些牌的效果愈來愈差,反作用愈來愈大,所以,看中美世紀之爭,不要計較一時一地的勝負,而是要等等、看看,再討論也不遲。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