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產業化與「搶人才」 文:鄧家豪

「工商界增強香港發展動能,參與共建『一帶一路』座談會」(下稱座談會)完滿結束,中聯辦主任駱惠寧於會上致辭時指出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發展,新推出一系列重要政策有利香港把握歷史新機遇,支撐和促進經濟繁榮。駱惠寧主任強調「未來五年是香港開創新局面、實現新飛躍的關鍵期」。筆者深信要「開創新局」,必須持續注入新動力和新思維,吸收和發掘人才無比重要。特首李家超先生於多個場合都提出要「搶人才」,筆者認為此等求才若渴之大爭時代,教育產業化刻不容緩,建立吸收全球年輕人才的系統對國家,對香港都有極重大價值。

為何刻不容緩?

在大爭世代,各地爭相搶奪勞動力和人才,人口結構將影響未來的經濟增長動力。根據聯合國經濟和社會事務部人口司預測(2020年到2025年),部分亞洲發達地區的生育率如下:香港(1.41)、澳門(1.30)、台灣(1.24)、新加波(1.24)、韓國(1.08)和日本(1.37),盡數落入全球榜末位置。由於死亡率較生育率高,韓國及日本兩國人口將持續減少,有預測五十年後,韓國人口將銳減三成,情況堪憂。

#括號內數字為每名婦女育齡期生育子女總數

面對人口老化及缺乏年輕人才等近在眼前的危機,直接吸收「現成」及「快熟」的年輕人才有望扭轉乾坤。亞洲多個地區皆面對低生育率問題,他們一樣會制定策略吸收鄰近地區的年輕人口,高速地補充人才空缺,以教育系統吸收鄰近學生乃重要方略之一。當周邊地區「先下手為強」,香港姍姍來遲,將錯失良機為國家及香港引入年輕人才的機會。建立有效的全球招生網為教育產業化重要一環,非一朝一夕可成,有賴統一規劃及統籌,多個政府部門、教育界及商界同心協力,方能成功。

教育產業化的關鍵第一步

要落實教育產業化,成功開展有規模,有系統的全球招生網,筆者認為先從高等教育開始。香港八間資助大學各有特色,綜合實力或個別學術領域於國際排名靠前,此乃啟動教育產業化的基石條件。若一帶一路國家的學生青睞香港的大專院校,自然可以為香港、大灣區乃至全國吸收大量年輕人才。另一方面,周邊地區注重子女教育的家庭也將對香港的中學乃至小學青眼有加,舉家「為子女教育」移民香港,等同注入強勁經濟動力。有見及此,筆者建議以現正推行的校長推薦計劃(School Principal’s Nominations ,SPN)為基礎,令學校有更大自由度推薦更多表現卓著的學生入讀,使中學與大專院校有更緊密的合作與連結,激活整個教育生態的招生動力。

筆者亦建議香港的大專院校加強與招生機構溝通合作,積極調動招生團體或升學機構的積極性,以加強全球招生的效率及實力。如何設定比歐美學校具競爭力的合作條件,同時平衡新生質素及招生效能,全賴各方秉持開放務實的態度,建立互惠互利的長遠合作關係。

駱惠寧主任於座談會讚揚香港「香港工商專業界匯聚世界各地商業英才,素來具有敏銳的市場判斷力和行動力」。筆者認為教育界也應當發揮企業家精神,一如工商界靈活敏捷,主動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為國家發展大業貢獻力量,尤其是在「搶人才」方面帶頭奮進,開創新局。

文:鄧家豪

香港校外教育及培訓專業協會(HKAEEP)創會會長;慈善機構童理心(Kidpathy)創辦人;教育倡行(Edution Network)董事;御學軒教育集團創辦人及董事;香港教育大學在讀教育博士(EdD)。鄧家豪創辦及投資多間教育企業,以實踐其數據為本的教學理念及推動教育科技發展。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