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和炭配額系列(2):國家的能源策略 文:陳思靜

進退兩難的美國一方面政府已山窮水盡,必須繼續靠石油美元印鈔輸血維生;另一方面卻不能把早已掌握的新能源科技落實應用,因為新能源的普及會從根本摧毀已深度綁定石油的美元。但在新能源科技和人民幣步步進逼下,美元再抱着石油只會出現兩結果:美元霸權體系因持續入不敷支慢慢瓦解、或者科技應用為保護石油美元而人為停滯下被中國大幅超越,因此美國必須在保持「鑄幣權」和「發鈔權」的原則下把美元從石油解綁,改為綁定另一種新的「全球性商品」,以延續美元的生命並釋放自己的科技潛力對抗中國的挑戰。

比較理想的途徑就是「碳排放限額」。在1998年簽署的「京都議定書」定下了世界各國初步的碳排放配額框架,表面上是為了對抗全球變暖的「環保」,實際上是西方運用當時的科技儲備優勢,企圖借「炭排放」為世界所有商品訂立新的「生產稅」。擁有較高潔淨能源產能的國家例如德國、法國等先進國家,將能在不影響生產力的情況下進行減排生產,所騰出的排放限額還可在碳排放市場出售圖利,再投入本國的科技研發或補貼企業加強競爭力。而沒有低碳生產優勢的國家例如當時的中國就只能在「炭排放市場」購買配額,增加生產成本並削弱競爭力。因此所謂「碳排放」是發達國家赤裸裸強行套在發展中國家腿上的腳鐐。

當年美國作為碳排放第一大國,也為了維持石油美元的全球霸權,直到現在也沒有在議定書中簽字,親石油財閥的特朗普更退出了2018年的「巴黎氣候會議」。中國20年來以美國的「不合作」為由拖着炭排放市場的建立,爭取了寶貴的本國產業升級時間,終於拖到近年的科技「井噴」才重新進行討論。中國被全方位的國際技術和資金封鎖,在西方世界瞠目結舌下於2010年代基本自行完成了「軍事、工業、農業、科技四個現代化」,特別在潔淨新能源領域取得了飛躍性的科技突破。上文提到的能源科技已經進入普及落實階段,只要等待最後一塊主要拼圖「核聚變」技術成熟應用,中國就能基本放棄化石燃料取得清潔乾淨而無有窮盡的能源,在充沛能源的基礎上率先完成人類「第四次工業革命」,為此習主席在「巴黎氣候會議」公開承諾2060年達至「碳中和」並非無的放矢。另外重要的是省下巨額的碳排放額,中國將由碳配額「輸入」國變成主要「輸出」國,使西方世界原本打算阻礙中國發展的「碳腳鐐」,反過來變成幫助中國復興的強大武器。

特朗普的突然落選並非偶然,美國財閥意識到若在新冠病毒失控的情況下,再維持特朗普重視石油的國策將必敗無疑,因此寧願把民主的招牌拆下來,也要強行把拜登推上場改變國策。拜登政府甫就任立即重投「巴黎氣候會議」,打算運用仍算強大的國際影響力,取得「碳排放市場」的國際領導權和分配權,下一步就把美元綁定在「碳排放」市場的配額交易,這樣美元就能有序從綁定石油「跳船」到碳排放額達至「軟着陸」,再下一步就能釋放所儲存的科技力量落實減排,這樣美元霸權就算不能維持也未至於崩潰。不過中國卻從道德上把美國的好夢抓回現實,「你連京都議定書都不簽還裝甚麼大哥?」

文:陳思靜

擊劍任俠 快意恩仇 浪蕩宦海 十載浮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