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眾黨真的崛起了嗎? 文:文 武

今年台灣地區的選舉,外界的關注點之一,落在柯文哲領導的民眾黨,異軍突起,在台灣的「立法院」取得8席,有望成為「關鍵少數」。到底民眾黨能否成為台灣政壇的第三力量,左右大局?民眾黨的崛起對台灣的政治生態又將會產生哪些影響?以及對台灣的未來又會帶來哪些影響?都受到關注。筆者認為,柯文哲和民眾黨在這次選舉中的崛起,只不過是島內政治勢力成功借助柯文哲的個人魅力,再次整固偏綠的反統一力量,對台灣並非好事,而柯文哲和民眾黨最終能否真正成為第三股勢力,也言之過早。

台灣地區的選舉,民進黨賴清德得票558萬,以40.05%的得票率勝出,這基本上是民進黨的基本盤,雖然得以繼續持政,但難言「勝利」。國民黨侯友宜以467萬票排第二,得票率是33.49%,用了九牛二虎之力,仍然難以扭轉支持度下降的趨勢。民眾黨柯文哲則得369萬票,得票率為26.46%,比較出乎人們的預料。在台灣的「立法院」席位分配方面,國民黨得52席,加上兩個泛藍陣營的無黨籍席位,共有54席。民進黨失去過半數的地位,只有51席。民眾黨取得8席。

選舉的結果顯示,民進黨、國民黨都未能在原有基礎上,實現突破,僅保持基本支持面,而民眾黨卻成為足以挑戰藍綠兩黨的第三股力量,這對成立不足4年的民眾黨來說,足以令外界對其刮目相看。

民眾黨是否已經成為台灣的第三股政治勢力?筆者認為這種判斷為時尚早。台灣並非沒有出現過藍綠以外的第三股力量,過往親民黨、新黨、時代力量,都曾作過嘗試,最終沒有成功。今日的民眾黨,雖有柯文哲對青年人的吸引力作為支撐,但究竟能走多遠也仍然是一個疑問。

民眾黨雖然在台灣的「立法院」擁有8席,但能否成為「關鍵少數」,也尚未知曉。對於民眾黨到底將會與藍綠哪個政黨合作,民眾黨一直含糊其詞,莫衷一是,外界將此態度,視為民眾黨的投機行為,意在自抬身價,吊高來賣,爭取最大的利益。但其實,民眾黨的含糊不清,背後也存在無法迴避的尷尬處境,不足為外人道。

民眾黨在選舉過程中,痛批民進黨蔡英文8年的施政,以此聚攏起對民進黨不滿的年青人,未來,如果他們採取偏向民進黨的立場,豈不是自我否定?自打嘴巴?如何向支持者作出交代?再者,在2016年太陽花運動中產生的時代力量,也曾一時風頭無兩,但選後依附到民進黨蔡英文身後,結果被民進黨吞蝕而消亡,民眾黨不可能不考慮這一前車之鑑。

但民眾黨的年青支持者中,相當大的比例,是在民進黨「去中國化」洗腦教育下成長起來的一代人,早已將國民黨視為「外來」政黨,骨子裏反對國民黨,絕不會支持民眾黨與國民黨合作,這也是「藍白合」破局的其中一個不可忽略的原因,因此,民眾黨未來若要跟國民黨合作,同樣有可能會面對支持者背離,最終走向消失的結局。

那麼民眾黨是否可以兩邊都不靠,自己樹起白色的旗幟?同樣困難重重,台灣的選舉制度,在民進黨的操弄設計之下,早已變成只對大黨有利的格局,民進黨這次雖然取得8個「立法院」席位,但全部都是依靠柯文哲的個人魅力,在不分區席位上的得着,地區1席也沒有,這說明民眾黨並沒有形成真正的政治力量。未來如果不能與藍綠兩黨合作,只能變成真正的少數,沒有所謂的「關鍵」,最終也只能被邊緣化。

民眾黨在選舉中的結果,被過度的吹捧,實際上,到底他們的力量有多少,他們自己是很清楚的。而之所以出現柯文哲和民眾黨的現象,也只不過是台灣的政治勢力,眼見民進黨在蔡英文8年任內,大失民心,為了令反統一的力量不致消失,而捧出柯文哲,將這些力量重新整合起來。因此,民眾黨的異軍突起,本質上並沒有改變台灣的政治生態,只不過一種政治操弄的手段而己,其目的並非捧起第三股勢力,而在於保住民進黨的執政地位。

經過這次選舉,台灣島內的政治將更趨惡化,對台灣未來的發展,只能帶來更大的壞處。台灣的有識之士,應該覺醒,團結到「反獨促統」的大旗之下,才能真正形成力量,抗衡民進黨,改變台灣政治生態,為台灣爭取最好的結局。

文:文 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