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KPI的政府 治鼠變養鼠 文:吳桐山

關於鼠患問題,多年以來一直困擾市民,食環署滅鼠滅了這麼長時間也不見成效,政府去年投放逾7億元公帑,用於食環署的防治蟲鼠工作,創過去5年新高。開支預算是越來越多,但部分地區鼠患卻較以往更嚴重。

這些年政府為了消滅鼠患開支投入不少,據政府文件顯示,過去五年由2017年至2018年度的5.69億元,急增至去年度的7.31億元。本年度的相關預算開支將進一步增至7.51億元。至於捕獲的老鼠數目,食環署去年收集到的死鼠有33,336隻,捕獲活鼠33,846隻,總數為67,182隻。動用了3000人去消滅六萬多隻老鼠,每年一人僅捉到32隻,每捉一隻老鼠需花費一萬元。

一隻老鼠居然價值一萬元,真是見所未見、聞所未聞。我敢說,直接獎勵市民去捉老鼠,都不用這個價。如果以一隻老鼠一千元作為獎勵,那食環署就不用再派人去抓老鼠了,相信重金之下必有勇夫,很多人能徒手抓給你。食環署只要坐在那裡收老鼠,香港離「無鼠日」也就不遠了。但真這樣做的話,又會出現新問題,大家是想抓完呢?還是不想抓完呢?抓了有獎金,但抓完之後就再也沒有這個獎金可以拿了。這樣一來,一開始是捉老鼠,捉著捉著就會成了養老鼠,因為會有人想借養鼠、捉鼠循環生財呢。

其實特區政府這種凡事不講績效的做法,說到底何嘗不是這種捉鼠變養鼠的遊戲呢?因為政府部門不算績效,所以無論這幫人能不能根植鼠患,反正每個月固定月薪都是照拿。所以對於這部分人來說,不但不希望無鼠,反而更希望老鼠越來越多。最正確的做法,是要表現得很努力去捉老鼠,但同時老鼠又越來越多,因為鼠患越嚴重,明年我就可以向政府要更多的經費來治鼠。如果我把鼠患解決了,明年你還會給我7個億嗎?那我手下的一大幫人怎麼辦?這個道理大家都懂吧。所以有這樣的制度就有這樣的執行,特區這些年官僚體系敷衍塞責的做法,絕對是現有制度下最合理的做法。

這就是為什麼候任特首李家超提出,上任百日後「以結果為目標」的施政理念意義所在,未來香港公務員以KPI績效考核制度來論功行賞與薪酬水平掛鈎。

李家超說,上任以後會把與內地通關作為第一緊要事情來做,但我倒認為這是難為了超哥,因為當前全世界就防疫問題呈現兩極化態度,這種分歧也不是李家超所能左右的。超哥不如拿治理鼠患來小試牛刀,試試新提出的KPI能不能見效,也好拿個頭彩。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