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的士業界的死胡同 文:劉信

的士業界每次在獲批加價後,均會立即申請下一次加價,因每次加價批核動輒都要拖過數年,所以不論是政府抑或業界方面的操作也是可以理解。例如對上一次2018年申請加價,要到2022年才獲批,當時所有的士起錶收費一律加3元。2023年3月再向運輸署申請加價,至今約一年即獲立法會討論,要理解的士業界的生態,先要理解加價背後的原理。

先勿論過去的士業界過去尋求加價的原因,例如加價可以改善服務質素、吸引新人入行等等。但今次政府極速回應加價的原因,的士保險價格大幅上漲無疑是核心原因。

近年過去專門為的士提供保險服務的泰加保險,因長年在的士保險業務虧損,最終斷保。翻查紀錄,泰加保險2021及2022年全年邊損累計13億元,決定斷保是合情合理的商務個案。由新保險公司承保後,保費隨即大漲,動輒有五成或以上的升幅,甚至有的士司機聲稱自己保費近9萬元一年。

有駕駛經驗的都知道,即使的士司機因每日長時間駕駛,價格理論上比一般司機為高是合理,但當價錢去到不合理地高時,就會產生另一個可能性,則是胡亂索償的問題。保險界立法會議員陳健波曾指出,的士業界胡亂索償情況長年存在,而且相當普遍。

可以理解的士今次要求加價,原因在於車保價格大漲上升,而當中核心問題,在於索償理賠金額上。筆者相信過去部分索償次數遍高的司機,不論是否涉及詐騙成份,高昂的車保價格,已將這批司機自然淘汰。然後則會引伸新一輪問題,在於司機數目持續減少。

吸引新人入行一直是司機業界的核心問題,也是每次司機加價的其中一個原因,若連年加價但都無法吸引新人入行。長遠應考慮的問題是市民無法容易找到的士,從而轉至其他替代品的機會越來越大,結果容易造成惡性循環,而該循環未來則不能單靠加價去解決。試想想,司機數目不足,然後加價,的士乘客數量減少,司機生計減少,再加價嘗試維持生計,從任何一個角度來看,單靠加價處理問題,最終只會走入一個死胡同。

一般情況下,交通工具公營化是其中一個討論方向,但的士牌照作為投資品,其定位與巴士及地鐵截然不同,相似度對比其他公共交通工具,與房地產市場性質更為相似。也是政府難以亦無法介入的原因,因政府不應亦無法為任何投資品提供保證的回報率,否則投資品的風險將盪然無存。

文:劉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