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二十大」上周六閉幕,隨後舉行的二十屆一中全會選出新的中央領導層,香港的股市卻在翌日跌逾千點,出現恐慌性拋售,恆生指數甚至跌1997年回歸時的指數,令人感到意外。有分析師認為,這次小型的股災是市場對「二十大」後的中國經濟發展狀況,表達憂慮。如果市場上真的存有這樣的憂慮,那真的令人感到有些莫名其妙,實際上,「二十大」所描繪出的未來的經濟前景,應該是新的高速、高質增長,這也反映出,香港社會對「二十大」釋放的信息,尚未能準確掌握。
「二十大」釋放出的信息量很大,一般人確實難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全面掌握,需要透過更廣泛更深入地研讀才能更好地了解和領悟。從中國未來的經濟前景看,這次「二十大」提出,中國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總的戰略安排是分兩步走:從2020年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
那麼,甚麼是「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現在時興講KPI,它有哪些硬指標呢?這次大會上,沒有看到這方面的具體資料和數據,不過,在十九屆五中全會的公報上,提到過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遠景目標,其中包括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人均GDP)達到中等發達國家水平。
中等發達國家的人均GDP又是甚麼水平?根據一些國際組織的認定,按現時的標準,人均GDP達到2萬美元,算是步入發達國家水平,而要達至中等發達國家的水平,人均GDP應該要達至4萬美元至6萬美元左右。
在「二十大」之前,大會的發言人孫業禮在記者會上被問及,中國實現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這個小康社會的成色如何?他回應指出,「小康社會」是中共改革開放之初提出的戰略目標,對「小康」的最初設想也就是不窮不富,日子好過一點,人均GDP在800至1000美元,就算「小康」了。但隨着改革開放的推進,中國發展不斷加快,「小康」的內涵也越來越豐富,中國共產黨對實現小康社會的目標不斷提出新的要求。2020年達至中共十八大提出的小康社會的目標要求,應該說「小康社會」是成色十足的。
2020年,中國實現了建成小康社會的目標,國內生產總值達到101.6萬億元,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均GDP超過1萬美元。中國進入中等收入的人口超過4億人,形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成長性的中等數入群體;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分別下降到29.2%、32.7%,人民生活品質明顯提升。並且徹底解決了貧窮問題。
如果依據孫業禮對「小康社會」的說法,對於「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標,應該也會隨時時代和社會環境的變化,不斷提出新的要求,而且將會追求更高「成色」的現代化,相關的指標也有可能不斷增加,不僅僅關注經濟的數據和指標,還須關注社會、文化等各方面的指標。
僅從經濟的角度,以2020年的數據作為基準,要達至「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目標」,到2035年,如果以人均GDP要達至2萬美元,經濟要比現在增長1倍,如果要達至人均5萬美元,經濟總量則將是現在的5倍。
也就是說,未來的13年,直至2035年,中國仍將會集全國之力發展經濟。「二十大」報告提出,堅持把發展經濟的着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製造強國、品質強國、航太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位中國。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
以目前的情況看,中國已經是全球最大的製造強國,過去十年來,中國在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生物醫學、產業數字化,以及發展數字經濟等領域,都已經領先全球,而且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要達至2035年的目標,應該說是充滿信心的。
如果能充分了解中國最新發展的這些情況,深入領會「二十大」報告的精神,香港各界應該對中國未來十年的經濟發展充滿信心,而不是相反。
文:文武
資深傳媒人,曾任企業傳訊高層及在多間報館擔任要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