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武術系列:從套路看傳統武術的實用性 文 : 寒柏

傳統中國武術最多人詬病的,就是只有「套路演練」而毫不實用。

除了比較多人認識的門派之外,在青年人眼裡,傳統中國武術和「套路演練」,都被歸納為「舞龍舞獅」的一樣。可是,實情是否如此呢?

若論「套路演練」,其實不只中國傳統武術,連跆拳道、空手道、劍道和古法泰拳皆會有。筆者觀看某些空手道的套路,根本類近洪拳和詠春的一路。古法泰拳的某一些套路則有傳統北派的影子。無論如何,如果單是認為「套路演練」就等同「不實用」,或許有點武斷。

回歸最基本的問題,要鍛練一個人的武術,應該怎樣做呢?

首先,當然是「二人對練」的一類練習,模仿實戰時可能出現的狀況,才會熟能生巧。練習時總有規限,避免雙方受傷。一種方式是留力,而且在一定規矩上對練,算是點到即止,主要練的是反應。反關節及致命的技數不能用,或在可控範圍內使出。這一系列的練法,可以是不限動作的隨意對練,亦可以是針對性的散手練習。至於拳打腳踢又不戴拳套防具的二人對練,則未必會擊打頭部。另一種方式是可以擊打頭部,也可發勁而不用留手,但會戴上拳套及防具。但仍要有規矩,減低傷殘受傷之可能。師兄弟間對練,當然仍會留力,比賽時才會用足勁。這種二人對練的方式,則逐漸演變成各式各樣的擂台比賽。

除了二人對練之外,以「拳打」和「腳踢」兩大科來說,主要就是擊靶和打沙包一類的練習了。擊靶是由另外一人拿着布靶與練習者對練,打沙包則是自行練習。練的是出拳出腳時的勁道及氣力,也練習那一種擊中目標後的感覺,讓身體也能承受相應的衝擊力。練習拳、腳、膝、肘和撞擊等,會用上沙包,練習「橋手」則會有木人樁。另外,練刀術也要熟習劈擊時的感覺,傳統武術中練刀時,也會嘗試以開鋒的刀劈竹蓆。至於練棍者,除了和人「對棍」之外,仍會擊打沙包。

大家試想想,除了以上的練法之外,還有什麼好做呢?平時沒有師兄弟的話,又怎麼辦呢?當然仍要繼續自行練習。自己一個人練習武術,便會把招式散手編排好,逐一打出來,逐漸便會演變成套路。

因此,其實不只中國武術,其他國家的武術都會有套路。此外,當大家批評中國傳統武術的馬步太低,脫離實戰之際,其實空手道、跆拳道及古法泰拳的套路裡亦會有這類「低馬步」。

當然,又會有人認為,雖然大家都有套路,但中國武術的套路看起來像舞蹈,殊不實用。

其實,不少中國傳統武術門派的套路仍是拳腳分明,教人一看便懂其實用性,不必多論。另外一些門派,則其動作稍像舞蹈,但實情卻非如此。例如,太極、長拳和北派都會有的「懶龍伸腰」一式,其實是「抱腿摔」之動作。「併步裁搥」,拳頭向地面打,不實用嗎?但稍為想清楚,敵人倒地後,就不能繼續打嗎?而且整個式子也有「肩靠」一類的動態包含其中,何必只注意招式中的拳頭?「絞手舞花」則是擒拿術的引領動作,包含了好幾款不同的擒拿。「地堂」、「翻滾」和「鉸剪腳」一類,則連當今柔術運動也多練,當然與摔跤及在地上纏鬥的訓練有關。

由於中國武術是「踢」、「打」、「摔」和「拿」四大科也要包含其中,套路裡有不少外行人看不明白的動作,其實不少與「摔跤」和「擒拿」有關。至於「腳踢」和「拳打」方面,不少人批評中國武術經常出「掌」。但現今自衛術越見流行,大概也有不少朋友會聽人說過,其實在街頭打鬥,掌亦十分常用,而目很多時比拳還更好用。某些軍用格鬥術更主張多用掌。最低限度,實戰時拳掌都會用上,我們不應該假定掌不實用。

值得一提的是,中國傳統武術的設計,始終以「拳打」比較多。其次是「腳踢」,再其次便是「摔跤」和「擒拿」。這比重基本上符合了絕大部份實戰的情況。試想想,在街頭打鬥或實戰時,自然是「拳打」較多。所謂「起腿半邊空」,若非擂台比賽,「腳踢」不宜輕用,而且,起腿多半以腰腿以下的攻擊為主。有趣的是,北派號稱長於腿法,雖然有「腳打七分」一說,但在套路裡「拳打」和「腳踢」比重最多還是五五之數,甚少真的「腳打七分」。至於「擒拿」來說,相對不易用得上。「摔跤」和「地上纏鬥」等則相對不利群毆。

此外,中國傳統武術各門各派,在練完拳腳後,都會有器械相隨。北派則刀、槍、劍、棍和各式奇門兵刃都會有。南派以棍法及刀術為主。但又會有以長板櫈、摺翩或筷子等日常物品作為武器之手法。在大部分的街頭打鬥裡,都是以手部動作為主,亦有很多人會在周遭找硬物作為武器。傳統武術套路的技術佔比,完全符合了實戰時的情況。

總的來說,中國傳統武術之「套路演練」的設計及舖排上,都可以看到其實用性。當然,如果學員只練套路、或練習「套路演練」的比重太多,自然會影響其實踐。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