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民主、民意與民權 文 : 寒柏

西方文化影響之下,坊間只重視「民主」和「民權」,最多談及「民意」,已鮮有人談「民心」和「民生」。

在廣義的解釋上,所謂的「民主」,就是「選舉」。普遍相信,老百姓可透過「選舉」而「當家作主」,市民可以「作主」,自然是很吸引的「點子」了。西方國家推銷「民主」,往往與「自由」掛勾,似乎有「選舉」,就會有「民主」;而有「民主」則自然可以有「自由」。即使是一些學術文獻,亦會作出這種推論和解釋。可是,在資本主義之下,老百姓要得到「自由」的先決條件,當然不是「選舉」,而是「金錢」。有「財務自由」,才會有真正的「自由」。

西方國家不僅錯誤的把「民主」和「自由」劃上等號,甚至乎把「選舉」都包裝成「基本權利」,認為這是每個人「生而有的權利」,但凡國家沒有舉行「選舉」,就會被狠批。最讓人難過的是,不少國家的老百姓,被西方煽惑,不惜以「打」、「砸」、「燒」來爭取「選舉」。大家為了「選舉」這個所謂的「基本人權」,連真正的「基本人權」也拋掉。最終,國破家亡,流離失所,死傷無數,僥倖沒有死的,都成為了難民。

想深一層,所有市民都能「當家作主」,真的無問題嗎?管理國家明明是一門專業,普羅大眾又如何可以揀出人才?俗語云:「我們未必可以一輩子騙過所有人,但絕對有能力騙過大部分人於一時。」事實證明,以選舉挑人才,很多時都會選出只懂玩「選舉」,不懂治國的騙子。吹捧「民主」的人又會說:「儘管我們無法透過選舉揀出對的人,但可以把錯的人踢走。」可是,綜觀人類歷史,群眾不僅很容易選出「錯的人」,還傾向把「對的人」踢走!此外,想深一層,縱然沒有「選舉」,只要有制衡機制,有審核原則和退場制度,就是沒有「選舉」,我們一樣可以和平地「換班」,也可以把「錯的人」踢走。「選舉」絕對不是唯一的選擇。

觀乎世界各國的經驗所得,「選舉」之下產生的領導,凡事只講「民主」,傾向會變得不負責任。有事則只問「民意」,只關心自己的「支持度」,縱然有應該做的事情,只要「民意」不喜歡,就不敢去做。甚至乎,凡事推給選民去做決定,動輒「公投」。試問一個重要的政策,關係千絲萬縷,普羅大眾又如何決擇?「公投」時,民眾真的掌握了所有資訊?真的有智慧去挑選?等同一間公司的老闆,連企業併購此等重要決定,也推給小職員去話事,那我們還要該老闆來做什麼?

凡事只講「選舉」和「民主」,過分重視「民權」,以「民意」來迴避及推卸國家責任,最終只會催生「民粹」,這正是西方現代民主國家的寫照。

我們中國文化,則注重「民心」和「民生」,這才是作為一個對老百姓負責任的國家之表現。「民心」與「民意」不同。「心」與「意」,並不一定會相合。「民意」會不斷變化,一國之元首,豈能只顧「民意」而毫無自己的理念?「民意」多是想一得二,好逸惡勞,莫非國家就縱容放任?難道「民意」有錯時,國家仍被老百姓牽着鼻子走?以中華文化的智慧來說,國家做好「民生」,並「以民為重」,就會自然得到「民心」,這是千百年以來所積累的大智慧。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