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區政府運輸署14日正式向星群的士服務有限公司頒發的士車隊牌照,本被寄予改善傳統的士服務的厚望,然而實測結果卻差強人意,暴露出諸多亟待解決的問題,也讓香港的士車隊改革之路充滿挑戰。

根據傳媒報道的實測情況,星群的士的APP約車功能存在嚴重缺陷。在非繁忙時段預約的士,等候近12分鐘平台仍未成功指派司機,期間成功指派訂單卻在30秒內被司機取消,甚至還有約車失敗卻顯示訂單完成的荒謬情況。這不僅浪費了乘客的時間和精力,更讓乘客對新的士車隊的信任大打折扣。此外,平台地圖識別功能不足,無法精確定位接載地點,取消訂單的選項也不顯眼,這些都大大降低了用家體驗。
星群的士車隊在收費模式上雖有創新,如可自訂車費,不同時段、不同車種有不同收費,且利用大數據和智能系統自動計算車資,乘客叫車前已知悉費用。但實測中,短短兩分鐘車程收費80元,而傳統「綠的」只需26元,如此巨大的價格差距,若不能在服務質量上形成明顯優勢,很難讓乘客接受。
的士車隊要整合服務
再看政府方面,期望的士車隊逐步“落地”以改善業界形象,運輸及物流局局長陳美寶表示首支混合車隊覆蓋市區、新界及大嶼山,具有示範及標誌性作用,還在機場等13個地點設置約80個車隊專用停車處。然而,政府在規管和引導方面仍有不足。目前各的士車隊使用單獨的APP,未能整合,就像早年香港不同巴士公司的到站時間沒有數據互通,乘客需同時打開多個APP查詢過海巴士到站情況一樣,給用家帶來極大不便。如今其他地方都能做到整合,香港卻仍在各自為政,政府應積極推動各車隊將運營整合到現有的CALL車平台上,而不是任由這種不合理的現象繼續存在。

運輸署發出第一個的士車隊牌照,本是改善傳統的士服務的契機,但現實卻給改革敲響了警鐘。改革的關鍵在於以用家體驗為主導,不能以各種藉口狡辯。各的士車隊不能只注重自身的APP研發,而忽略了實際使用效果和用家需求。政府部門和各持份者更要革新管理思維,不能再用老思維推動改革。以為隨便研發一個APP就可以跟上時代,以為戴個金剛圈就是孫悟空,這種想法是不切實際且不可能令人滿意的。
香港的士車隊改革任重道遠。各的士車隊應深刻反思,加大技術投入,優化APP功能,提高服務質量,合理制定收費標準,真正做到以用家為中心。政府部門則要加強規管和引導,制定統一的標準和規範,推動各車隊的整合與合作,共同營造一個便捷、高效、優質的的士服務環境。只有政府、車隊和乘客三方共同努力,香港的士車隊改革才能走上正軌,實現改善服務、提升形象的目標,讓香港的公共交通更加完善,為市民和遊客提供更好的出行體驗。否則,改革將只是停留在表面,難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最終受損的將是香港的交通形象和市民的利益。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