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選有兩種不同聲音非「原設計」 文:陳凱文

在上篇文章當中,本來是打算談完今次立法會選舉當中,建制派總得票不跌反升之後,便談談今次的選舉結果,是否做到其原有的制度設定。無獨有偶,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譚惠珠在電台節目中表示,新一屆立法會90個議席只有1席是非建制派,形容並非「原設計」,最基本是地區直選應有兩種不同聲音,又提及這次建制派每區派兩人參選,其中一人理應岌岌可危,「估唔到另一方面無出嚟支持佢哋既人」。

然而,譚惠珠這一說法,其實有兩點值得斟酌。首先是選舉改制之後,地區直選採行雙議席單票制,本來便允許一派或一黨派兩人參選,然後在得票超過75%以上的情況下全取兩席。另一方面,假如某一選區的參選人只得兩名的話,由於新選制並沒規定仍須進行投票,所以根據《立法會條例》第46條規定,兩人便會自動當選。

換言之,地區直選在新選制下的「原設計」,本來便允許出現四種情況:1. 一派或一黨派出兩名侯選人,然後自動當選;2. 兩派或兩黨各派出一名侯選人,然後自動當選;3. 兩個或以上的黨派,派出一名或以上的侯選人,然後其中兩派或兩黨各得一席;4. 兩個或以上的黨派,派出一名或以上的侯選人,然後其中一派或一黨全取兩席。

是故,所謂「地區直選應有兩種唔同聲音」,絕對不是什麼「原設計」,而是根據選舉改制前的政治生態,假如建制派或非建制派派出的候選人超過兩個,而非建制派支持者又有意投票的話,建制派全取兩席的機會率極低,所以現在的結果,只不過是部分人的政治預期之外,跟制度設計沒有絲毫關係。

至於譚惠珠口中的「兩種不同聲音」,亦是可圈可點,因為即使是坊間慣稱的所謂建制派,本來便不是鐵板一塊,所代表的階級或所信奉的意識形態,也是絕不相同。例如:工聯會的選民基礎大多來自草根,意識形態上亦較左;民建聯由於想吸引小資票源,近年來的意識形態比較模糊;新民黨的票源主要針對中產和小資,意識形態上至少比工聯會右。

若從此一角度來看,所謂建制派全取地區議席,也不能算是只有「一把聲音」。當然,譚惠珠的「兩把聲音」,似乎是指建制派和非建制派,但這便涉及何謂「非建制派」的問題。單純從字面意義上而言,非建制派是指一個人不屬於香港現行建制內的一員,但坊間顯然不是採用此一定義,而是將其定義為建制派之外的派系,甚至理解為建制派的對立面。

問題是:建制派與非建制派之間的真正分野,究竟又在哪裡?答案其實在於他們對於中央的態度:建制派雖也偶有陽奉陰違之舉,動到他們的奶酪,亦會嘈喧巴閉,但是至少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抗中央,非建制派則不同,即使部分黨派自稱擁護一國兩制,他們都是擺明持着對抗中央的敵視態度,將中央對港行使管治權的任何行為,均視之為「干預」。

如此一來,在強調「愛國者治港」的新選制下,還容許抗拒中央對港全面管治權的聲音存在嗎?如果容許的話,似乎這才是不符合「原設計」。如不容許的話,即使譚惠珠認為,自稱非建制派的參選人當選,等於議會存在「兩種聲音」,但是對於立場本來便是抗拒中央的非建制派選民來說,他們又是否賣帳呢?今次的選舉結果,似乎已經給了答案。

更加有趣的是,在整場選舉的舉行前後,都不斷有建制中人發功,希望自稱非建制派的候選人獲勝,箇中原因究竟為何呢?這個問題,實在值得深探,只是為了文章的可讀性,只好另撰一文再說。

文: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