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陶宛光榮地成為了中國牛刀的雞 文:悠然

今天的題目起得有些彆扭,但卻暗含重大意義。

據路透社12月9日獨家報道,立陶宛外交部副部長曼塔斯·阿多梅納斯(Mantas Adomenas)說,中國向跨國公司發出資訊,「如果他們使用立陶宛企業供應的零部件等產品,便將不再被允許向中國市場進出口」。立陶宛工業家聯盟(Lithuanian Confederation of Industrialists)主席亞努利亞維丘斯(idmantas Janulevicius)也向路透社證實了這一消息:「我們第一次看到中方直接向(跨國)供應商施壓,要求他們放棄立陶宛產品。」

迄今為止,這個消息還是立陶宛的一面之辭,中方不承認也不否認,但如果屬實,則是中國在制裁上的新手段,為那些以為自己和中國無重大利益交往,中國只能在口頭抗議的蚊型國家,提供一個胡亂下場可能招致的代價。

美國選立陶宛這小國在台灣問題上搗亂,是深謀遠慮的。

第一,中國和立陶宛的貿易總額只有區區約23億美元(2019年數據),中國是立第22大出口目的地,但中國從立陶宛進口只有不到5億美元,雙方貿易之小,簡直可忽略不計,反過來說,中國即使取消了所有立國的進口,也是不到5億美元的規模。在立陶宛在台灣問題多次表態後,它便得到美國6億美元的出口信貸協議 ,幼稚園學生能計到5億還是6億多。第二,立陶宛是歐盟員,中立交惡,必然會影響到中歐關係;第三,立陶宛全國人口約280萬,大約和香港島總人口相近,中國的任何反應,都給人以大欺小的感覺。

一句話,立陶宛之所以敢表態,就是因為得大於失,中國要打它,也不知如何下手。但如果中國不作任何會使立陶宛感到痛的反應,則美國將鼓勵更多蚊型國家發難,屆時中國將會異常被動。

我查了一下,立陶宛2019年總出口也就320億美元,出口最大的幾個品種是:精煉燃料、其他傢俱、捲煙、小麥、聚縮醛(樹脂類)。

這些品種既可以是成品,也可以是配件(搭配成組合傢俱再出口)。舉一個例,中國佔瑞典出口12.8%,瑞典宜家出口到中國傢具,不少是用立陶宛其他傢俱,中國禁用立陶宛其他傢俱,瑞典自然減少使用立陶宛傢俱。同樣情況如小麥,小麥是中間產品,麵包、義大利麵都得用,只要用上立陶宛的小麥就不能進口中國。

沒錯,這套操作就是「美式」的長臂管轄!

這次是中國首次利用第一工業國和第一貿易國的身份,牛刀小試一下如何長臂管轄。接下來還可學習美國的金融制裁,如制裁立陶宛官員、禁止和立陶宛官方有金融往來的等。

立陶宛的微不足道,當然可以是護身符,但,更大的可能是大國用作試刀的小菜。

文:悠然

學研社成員,香港七十後傳媒人,港大經濟系畢業生,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現為自由撰稿人,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