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對華的各類「戰争」都已到了窮途末路 文:悠 然

今年是韓戰(朝鮮戰爭)結束70周年,70多年前新中國剛成立時,美國在朝鮮戰場上以一場始料不及的對手,和意想不到的戰敗,讓新中國的國威和國防獲得飛躍性的進步。

2018年,美國在中國提出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久,發動一系列制裁戰–貿易戰、科技戰、芯片戰、生物戰、外交戰、認知戰、政治戰、輿論戰、封鎖戰……打得天昏地暗,卻得不償失,生生把中國本來計劃在10年、20年後才能完成的工作給逼得在5年都幹完了。

大家還記得「中國製造2025」嗎?現在為什麼不再提?該計劃於2015年5月8日由國務院公布,通過「三步走」實現製造強國的戰略目標:在第一步,到2025年邁入製造強國行列,結果因為美國在2018年的全方位打擊,迫使中國加快部署,許多指標早在2022年左右已完成。更有趣的是美國的制裁清單變成中國的工作計劃清單,幫助中國更集中更精準改變「卡脖子」行業的處境。

8月10日,《經濟學人》(The Economist) 發出一篇相當有趣的文章叫Joe Biden’s China strategy is not working(拜登的中國戰略沒什麼用》,文章分析了美國政府對華限制措施及其成效。

我說它有趣是因為其例子和作用都是我在過去三年不幾重復寫的內容,我甚至懷疑它是在找抄我的。

舉文章的一些例子:

*深入分析可以發現,美國對中國的依賴「依然完好無損」。美國可能會將來自中國的需求訂單轉給其他國家,而接受美國訂單的這些國家又會將生產轉給中國。接受訂單的國家,其生產體系其實更加依賴中國。

*這其中的許多替代性貿易伙伴,比如越南或韓國,都與中國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繫。在東盟重點監測的97類產品中,有69類產品自中國進口明顯增加,且以電子產品居多。2023年1~6月,中國對印尼、馬來西亞、泰國、菲律賓和越南的上述產品出口達490億美元,比2018年增長了80%。

*在利用外國直接投資領域,也出現了類似情況。中國對東南亞主要國家的投資規模已超過美國。墨西哥的外商直接投資中,中國的份額也有所增加。據墨西哥汽車零部件製造商協會發布的報告稱,2022年,墨西哥40%的近岸外包投資來自從中國對墨西哥投資設立的工廠。2022年,中國出口至墨西哥的汽車零部件已高達3億美元,是2018年的兩倍多。

*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相關研究成果顯示,先進製造業領域是美國「最熱衷於將其從中國轉移出去的領域」,但恰恰是這個領域,對美投資和貿易最多的國家也是與中國產業聯繫最緊密的國家。這樣的「轉移」,只會使全球供應鏈變得更加複雜,貿易變得更加昂貴。但中國的主導地位並未減弱。

*文章認爲,更糟糕的情況是,從美國的角度看,其新政和政府的一系列做法,不僅沒有實現「脫鉤」,反而加深了中國與美國第三方出口國之間的經濟聯繫。而新政實際執行的效果是,使第三方的利益與美國的利益對立起來,這些美國的第三方出口國與中國的商業關係更加緊密了。2020年11月,中國與東南亞國家簽署了《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這爲中國與東盟各國的中間品貿易創造了有利的單一市場發展機會。

好了,引用這麼多,我可以用三句話說完:

一)中美之間的所謂脫鉤,實際上都是假象,表面數據掩蓋了真實,實際是促使美國的盟友與中國走得更近,而非美國期待的只對華剝離。

二)美國的「去風險」措施,是以犧牲效率作爲代價,但達不到「去中國化」的目標。

三)文章沒有提到的最重點,是美國不但沒有拖慢中國進步,反而是加速了中國的產業升級。

美國表面在拖慢中國的技術發展速度,但卻是無異於加速對手努力的愚蠢行為。

看看歷史,自 1949 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美國曾多次試圖限制中國獲得或阻止其發展各種關鍵技術,包括核武器、太空、衛星通信、全球定位系統、半導體、超級計算機和人工智能,結果呢?

2026年是美國建國250年,有時想想也覺得可笑,一個建國三百年不到的國家,卻想要按照自己的喜好改造一個擁有5000年歷史、延綿不斷的古文明,這是一種奇特的傲慢、愚蠢和瘋狂!

文:悠 然

學研社成員、傳媒人、經濟人,從事媒體編、寫、評、教工作達二十年,擅長發掘繁雜時事問題背後的故事,並把過多的好奇投入到中國近代史研究中,現爲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