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垃圾徵費無限期押後對港府的影響 文:劉 信

政府將於今日向立法會環境事務委員會交代垃圾徵費先行先試的詳情,不少媒體引述政府消息人士表示,政府不會如期於本年8月1日推行垃圾徵費,亦不會設具體實施日體,有媒體的消息來源更料今屆政府任內也不會再實施垃圾徵費,若消息屬實,則間接宣布香港實施垃圾徵費失敗。

謝展寰
謝展寰

環境及生態局早前向立法會提交的先行先試報告, 當中已詳列參與者所指出執行上的困難及各種反對意見。討論垃圾徵費時,筆者建議諸位應拋開對環保政策任何先入為主的主觀感覺,不論是否支持環保政策,今次反思垃圾徵費的實施時,應只視其為香港政府諸多政策中的其中一項,抽絲剝繭分析未來政府準備及推銷政策時要小心的事項。

垃圾徵費失敗最大的反思,必然在於任何嘗試增加市民及商戶財政負擔的政策,所面對的巨大阻力,即使是現屆執行力較強的李家超政府都難以承受。當然,對比起2003年實施銷售稅,垃圾徵費無法增加香港長遠財政收入,現屆政府要去承受這份阻力的誘因相對較細。但眼下香港政府的財政赤字,倘若貸款嘗試刺激經濟的效果不如理想,屆時香港政府轉向擴闊稅基入手,需要面對的阻力毫無疑問比現時垃圾徵費更大。

李家超
李家超

這一份阻力,在面向商界時就更會比想像中更大,垃圾徵費在香港計劃超過十年,先行先試的調查報告中有很大部分集中於商戶負責人及前線員工的意見上,而其反對意見基本上都是垃圾徵費實施前,過去十年的準備時間中應該已經能預見,例如因垃圾徵費要增加額外人手、教育不足帶來額外工作、確認大型垃圾有困難等等。既然大部分困難都可以預見,那麼商界未能配合,政府未能成功處理的原因又何在呢?

在垃圾徵費實施時,不同持份者都有提過配套問題,例如綠在區區的設立遠不足以滿足垃圾徵費下增加的需求,又例如屋苑管理業權複雜產生的問題,以至大型垃圾棄置的地方不足等等。正如筆者過去所言,配套不足是一個大問題,政府明明有充份時間做準備,配套不足也不應成為直接成為無限期延期的原因,政策籌備已久,長遠而言能夠降低香港垃圾處置的成本,倒不如持續實施先行先試,每半季一次做檢討,期間就研究可以擴大先行先試的區域,以空間換取時間建立及改善配套。

文:劉 信

媒體工作者,學研社成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