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10月,給我的感覺是三個字——大反轉。進入10月只是短短幾日,看到的大反轉實在太多了。
不久前宣佈減稅,令到英鎊大跌的英國,突然說,我不減了,結果英鎊來個大反轉。之前市場覺得美國加息無止境,突然間又下調對加息的峰值預期了。美元見頂、股市反彈……。
國家大事如此,企業亦然。之前提出收購,然後又反口說不想收購Twitter的馬斯克,這兩天又反口說:原價收購Twitter。幾天前才說要收購房地產項目建設總部的餐飲企業九毛九,突然又反轉說放棄收購了。結果Twitter和九毛九都來個反轉抽升。
就連媒體人也不甘寂寞。澳洲廣播公司(ABC)旗下商業記者David Taylor,突然爆料說瑞信是「下一个雷曼兄弟」,會引发全球金融危机。然後又自己刪帖了。瑞信股價當然是先暴跌再暴漲啦。
大家都在玩什麼?這個10月,不來個反轉再反轉,大家就不舒服了?
如果你今晚回到家,你老婆告訴你,你養了18年的兒子不是你親身的,請不要覺得驚訝,可能只是被這個大反轉病毒傳染了。沒準明天她又告訴你:她算錯日子了,原來是你的。
在大家玩得很刺激的時候,抗疫封關,會不會也來個大反轉呢?說不定啊。就在這兩天,多少個城中名人突然出來說話。全國人大常委譚耀宗引述「內地朋友」說,會議結束後,香港與內地通關政策有機會放寬;全國僑聯副主席盧文端說,內地即將放寬香港通關,並非空穴來風;立法會議員林健鋒說,本港入境內地檢疫「7+3」安排很大機會放寬。
這應該是大家期待已久的大反轉。回想一下,2021年,香港、內地,其實有差不多半年時間,兩地本地新冠個案都是「清零」或者近乎「清零」,居然都沒有通關。今天,香港仍然日增幾千宗而且已經放棄「清零」,內地也日增幾百至一千宗,雖未放棄,但下一個「清零」不知何日。
「清零」半年你都不放寬,現在反而說要放寬?什麼叫大反轉?那就是:客觀條件其實完全沒變,但你的態度突然來個180度大轉彎。例如英國,經濟、財政問題依然,這頭說要減稅,那頭說不減了。Twitter的問題依然,老馬之前說它不值,突然間又值了。病毒還是那個病毒、人命還是那些人命。昨是而今非,本就是常態。
說得早、不如說得巧。有時候,我說話是太早了,以至於大家會覺得是神經病,到真發生的時候,大家已經忘記我說過了。
早在今年1月,我就撰文《香港要做「與病毒共存」白老鼠》,內文說:「有沒有一個地方,既是中國一部分,又有一定區隔,基因也是中國的,可以有控制地做一個試驗田。如果那個小地方『與病毒共存』沒事,總體還是活得好好的,重症率、死亡率在新藥物的實驗下也看到越來越低了。那麼國家就可以比較放心地重開邊境。先找特區、找試驗田,這是中國做事的一貫邏輯。基於以上三個原因,反正學內地沒能力,又有藥物,又有特區的角色,香港做中國『與病毒共存』的白老鼠,這才是特區該做的事,這才是對國家做貢獻。」當時大家看完覺得是開玩笑,但到了現在,你看看有多少人說香港現在是給國家做試驗、做貢獻的?
7月,我在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之後,就撰文《謹遵總書記教誨放開手腳通關》,說總書記提及「必須保持香港的獨特地位和優勢」,還有「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什麼叫「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到了10月5日,終於有人說:「中央支持香港拓展暢通便捷的國際聯繫,與更多國家開展更緊密的交流合作,擴大經貿合作網絡。本人感到,香港對中央這方面支持的信息講得不多、重視不夠。」
不知道這個10月,會不會有更重大的反轉在後頭。但不要忘記,反轉之後可以再反轉。在這個流行大反轉的10月,贈大家一句名言作結,那就是達里奧最新引用英國經濟學家凱因斯(Keynes)的話——「當事實發生轉變,我會改變想法」 (When the facts change, I change my mind)。但事實上,很多時候,哪怕事實沒變,我們也會改變想法。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