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的目標是德國? 文:寒柏

近日,瑞典一份報章披露美國德蘭公司的機密文件,指美國在背後策劃俄烏戰爭的戰略目標,是摧毀德國經濟,並企圖拖垮整個歐洲。德蘭公司是美國空軍的智囊,作出的報告都供軍方與政府政策參考。儘管德蘭公司否認有這份文件,但文件內容正與現時局勢十分脗合,非常值得我們參考。該文件指:

• 美國需要阻止德國與法國的合作,以防歐盟與美國抗衡。在戰略上,美國需要先摧毀德國的經濟。

• 啟動俄烏戰爭,便可以把德國與俄國敵對起來,最終可斷絕德俄的合作。其重點,就是減少或完全阻止俄羅斯對德國的天然氣供應。當德國面臨天然氣供應不足及能源價格大幅上漲,便會對德國的製造業造成嚴重的打擊。

• 當德國製造業陷入危機,供應不足及生產鏈出現斷裂,便會對整個歐洲經濟構成骨牌效應。德國與歐盟衰退的結果,便是國際資本外逃,並重新回流至美國本土。

• 該文件估計,美國經濟將會獲益7至9萬億美元。此外,以千萬計的歐洲人才亦會被驅趕至美國。

現時,北溪1、2號天然氣管道同時損毀,俄烏戰事繼續升級,歐洲的能源供應十分緊張,德國亦陷入經濟危機。在北溪2號損毀之前,德國9月份CPI初值大漲至10%,8月份的PPI則飊升至45.8%。再加上「俄氣」供應不足,德國在可見將來的情況將會更惡劣。似乎美國這「計劃」已成功了一大半。

北溪1號
北溪1號

同時間,市場上又再傳出百年投行瑞士信貸有破產的可能。瑞信管理過萬億資產,之前與韓國對沖基金Archegos Capital合作,於2021年3月虧損了54億美元。其後,瑞信的重要客戶Greensill Capital破產,使瑞信積累了超過200億美元的風險敝口,並陷入危機。年內,瑞信股價已下跌57%,Credit Defalt Swap (「CDS」)的價格曾高達293基點,違約風險極高。如果瑞信倒下,將對金融市場構成嚴重的沖擊,並造成骨牌效應。因此,有人把瑞信說成是歐洲版的雷曼。

值得關注的是,德意志銀行的股價亦正在下跌,CDS飊升,走勢與瑞信近似,暫時為158基點。多年來,德意志銀行因歐洲經濟不景氣、歐盟區低至負利率環境持續多時所影響,再加上高槓杆及利潤下滑,經營上早已出現問題。因此,於3年前起,德意志已啟動了一系列的重組及自救行動,早前退出股票銷售和交易業務,然後進一步把新興市場債務衍生品證券投資組合售予美國高盛。最終還裁員達1.8萬人,以節省成本。普遍市場人士認為,德意志銀行走「輕資產」路線,專注投行的bread & butter業務,例如是外匯對換及對沖,利率掉期、大宗商品交易等等,理應可看高一線。但想深一層,當環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投資銀行真的可以走「輕資產」路線嗎?投行可以把風險資產賣給誰?如賣不掉的話,或賣了卻不完全「斷尾」,又怎能叫做「輕資產」?投行高管真的甘於只做所謂的 bread & butter生意?難道真的不再「坐盤」?最後,俄烏局勢下,歐洲經濟不景,再加上德國製造業陷入危機,德國金融機構又豈能獨善其身?

德意志銀行
德意志銀行

如德國製造業崩潰,將拖垮整個歐洲經濟。若歐資金融機構「爆煲」,亦將會造成骨牌效應,使全球金融市場陷入危機,最終會使國際資金回流美國。

大家對美國這「遊戲」理應不會感到陌生,但今次還有什麼部署去確保「美元回流」呢?與以往不同的是,亞洲區依然相對安全,中國經濟仍是十分穩健,且連續幾年成為「環球最大貿易國」,再加中央政府抗疫有功,內地生產鏈及消費市場完全不受影響。國內14億人口的內需市場,絕不遜於美國。無論如何,歐洲沒有理由「把所有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又豈會完全不考慮內地及香港呢?

美國為免部分從歐洲撤出的資金逃至內地或香港,恐怕我們亦將要面對更多「國家級」的挑戰。到底是金融危機?樓市泡沫爆破?聯擊匯率被攻擊?還是再有新型變種病毒殺入香港?此外,台海局勢又會發生什麼變化呢?我們只能拭目以待。

文:寒柏

學研社成員,從事金融業,亦為自由撰稿人。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