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內地防疫開始面臨新的挑戰,那就是如何做好防疫的同時,平衡經濟民生影響。上海市原來說好四日的「封城」,對很多人而言卻是一個月甚至更長的時間。這背後的問題既有病毒傳染性增強,也有群眾防疫心態變化的因素。
奧密克戎以及新的變種,總體而言方向是傳染性越來越強,症狀卻在減弱。這意味着要實現「動態清零」,代價是在上升的。當然,生命至上的理念就是一條生命都是無價,以此邏輯,哪怕只是為了挽救一條生命,都不能計算社會付出的代價。但與此同時,民生、經濟是國家不能不考慮的領域。
自從上海這個防疫「模範生」受到懲罰以來,各地的防疫策略其實都更加嚴格了。這已經構成兩方面的問題。
第一是服務業手停口停的問題。據內地朋友告知,繼上海市之後,廣州市其實也可以叫停很多服務性行業。這些行業一般不是央企、國企,但確實招聘大量基層僱員的。這些企業一停,老闆不會發工資給員工,等於第三產業的產值會受到重大打擊。一些老闆或員工如果積蓄不多,又要供車、供房,一兩個月已經有很大的資金鏈斷裂壓力。
第二個更大的問題是供應鏈中斷。由於一些道路中斷,高速出入口關停,寧德時代、特斯拉、蘋果供應商等近日都披露供應鏈危機。最大的擔心是一些全球化的供應鏈會否因此離開中國內地。雖說中國是最大的市場,但這種防疫式的中斷對生意人而言是無比巨大的不確定性,沒有人知道何時會恢復,更沒有人知道什麼時候會有下一次中斷。因此可以肯定,除了服務國內市場的部分,跨國企業可能逐漸將其他跨國的產能遷離中國,也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正在發生的事。
國家很明顯是看到問題的嚴重。因此,近日,國務院及多個部位發文,要求想方設法確保供應鏈、物流鏈的暢通。例如保障高速路的服務站不能隨時關停,不能隨意封路,等等。
但防疫和保障經濟民生不斷鏈,會不會是顧得了東頭顧不了西頭的事呢?因為大家之所以要斷鏈,是因為斷鏈是切斷病毒傳播最有效的方法,乾脆不讓你來,還怕你啥?如果不斷鏈又要「動態清零」,那麼肯定要在防疫上花很多功夫,肯定不符合成本效益。例如高速路服務站如果不關停,按照現在的防疫標準,一個員工確診可能一大群員工要被隔離一個月,不關停,運營方就要有大量儲備員工補上,成本誰來付?如何達致一個新的平衡,停止這種幾頭都要救的狀態,我只能說拭目以待。
徹底與「躺平」地區切割代價或更小
我認為中國要堅持自己的抗疫道路,就要面臨一些大的抉擇。例如是否應該徹底封關,努力一次達致「清零」之後,就乾脆不要再讓境外人士入境。因為事實證明,只要還有人入境,哪怕是經過隔離檢疫,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總會有漏網之魚。隨着病毒傳播力越來越強,要追捕這條漏網之魚的代價就越來越高。倒不如關起門來,還能真正彰顯內循環的實力。因為既然外面的世界已經徹底「躺平」了(其實我不認為外面是躺平,只不過大家喜歡這麼說就這麼說吧),那麼你不徹底與「躺平」的世界切割,卻要堅持站起來,顯然代價只會越來越高。
願天佑中華!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