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電子支付普及率低一直被人詬病,疫情之下,政府以防疫的名義,在第三輪「防疫抗疫基金」中推出公眾街市推廣非接觸式付款資助計劃,惠及12,000個食環署街市檔位租戶,提供每檔劃一5,000元的一次性資助。結果由去年年底開始,我的確見到街市多了很多檔位有了電子支付,例如八達通或者Wechat Pay。好明顯,這些檔位老闆是為了拿政府的5,000元。
但最大的問題是,他們拿了錢不做事。我試過多次,在不同的檔位買東西,要求用電子支付,竟然被告知:「不要用,那個用不了的。」或者有說:「老闆說收不到錢的。」還有一次,我買菜,直接已經掃碼支付了,夥計還是爭辯說「不能用」。我說明明已經顯示支付成功,你老闆一定收了錢。既然不能用,你為甚麼貼出來?因為收了政府錢要做做樣子?政府給你資助是要你用,不是要你貼而不用。這種行為已經有欺詐的嫌疑。
特區政府不能光給錢了事,應該巡查執法,誰如果收了資助不落實電子支付的,不僅要追回資助,更應該要被罰錢。
香港一些人就有這種劣根性,頑固守舊。政府施政也有交差的心態,以為提供了資助就是做了事,而不顧落實的結果。
筆者曾經在內地工作生活多年,其實要推廣新科技例如電子支付,資助、補貼根本沒有用,因為那些頑固分子不想用,收了你的錢他也還是不用。唯一的辦法,就是用社會力量倒逼他們接受技術進步。
這裏分享一個例子。我72歲高齡的岳母,日前從內地來港之後,返回內地,需要酒店隔離再居家隔離。內地已經全面推廣移動互聯網,無論是檢測、約酒店、約送菜、約送藥等內容,全部要自己用手機做。不會?不會你就別活了。結果一個月下來,原來啥都不會的岳母,現在不僅微信用得很溜,各種網購、外賣都自己會用了,甚至買機票回老家也自己用APP完成,再也不用麻煩子女了。而且岳母由以前罵技術進步淘汰老人,變為享受技術進步,生活豐富了很多,經常製作電子相冊給我們看。
用錢買不來技術普及,但逼可以。你試試政府派發5,000元,我就指定提供電子方式申請和使用,你不會、不用,那你就別用!我保證99.5%的人一定會用。當然還有0.5%的死硬派可能就是不用,那就別用好了,社會總不能為了0.5%的人而裹足不前吧。但如果我們不夠狠,總是說要照顧不懂的人,那結果只能是大家都擺爛,繼續不學、不會。
老說照顧老人家,但我的經驗,所有老人家只要智商正常,全部都能學會使用各項移動互聯網服務,只要生活逼他們。如果總是遷就,他們覺得「反正不學也行」,依然故我,那只能是全社會一起等待某些不願進步的人。這算不算是一種技術攬炒呢?
文:吳桐山
學研社成員,時事評論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