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末獲善導會總幹事李淑慧邀請,去觀賞音樂劇‘’甦.屋‘’,演員是由一群義工及更生人士擔任,他們演得有板有眼,全套劇絕無冷場,令我刮目相看;在宣傳小册上看到,原來甦星劇團團長林仰珠,編劇及導演陳美莉,作曲及音樂總監林子揚,歌唱導師陳麒仰,和編舞陳嘉儀,均是資深演藝界、音樂界和舞蹈界人士。
成立七年的甦星劇團,最初由幾名更生人士參與表演,至今吸引了十多名不同背景的青少年以社區義工身份演出;透過劇場演出,將更生人士和戒毒康復者心聲表達,讓社會大眾知道,他們對自己身份被標籤,更加令他們深深感到無奈和愧疚,當他們努力改過‘’重生‘’時,亦希望大家給予他們諒解、同情和機會。
這場音樂劇的名字‘’甦.屋‘’,顧名思義是講‘’更生‘’和‘’住屋‘’問題,所講的是有關一個跨代共居屋裡面發生的故事,當不同年紀和背景的人住在一起,包括更生人士和其他年青人和年長者同處一室,會有什麼火花?而在屋以外,什麼是‘’家‘,什麼人是‘’家人‘’?寓意深長。
音樂劇‘’甦.屋‘’給我的反思,原來在社會上迷失淪落的浪子,要走回正途是荆棘滿路,難道他們身上的污點和烙印,是終生無法抹除。「誰能知我心」是他們的寫照,他們對别人的偏見和歧視,內心充滿憤懣,屈辱和仇恨,如果大家對他們多些關懷,包容和寛恕,是否有助他們鼓氣勇氣排除萬難走回正軌,這正是發揮人性愛心和慈悲心的時候。
所謂「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首已百年身」,更生人士和戒毒者被標籤後,難道從此再無贖罪機會?他們的懺悔是無補於事?根據聖經上說,我們若承認自己的罪,神是信實的,是公義的,必會赦免我們的罪,洗淨我們一切的不義(約翰一書一9)。
佛語亦有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有人在苦海浮沉之際,給予援手救出生天,將是功德無量;「人誰無過,過而能改,善莫大焉」,如果社會上更多有心人能協助犯錯者更生同行,共融社會,相信亦有助減少罪惡發生。
善導會創立於1957年,其目的是給予更新人士引導及關愛,協助他們融入社會,時至今日,該會的服務更推展至社會中其他邊緣社群,包括曾經歷過司法程序的人士,藥物濫用人士,精神復原人士以及其他被邊緣化的人士。
我是首次接觸善導會,和首次觀賞甦星劇團的演出,在這個冷酷無情和追求名利的社會,確實有一群極需援助的邊緣人和弱勢社群,需要社會大眾給他們機會改過自新。看‘’甦.屋‘’演出的入場觀眾人數畢竟只是數百人,日後如能將此劇拍成微電影在youtube上播出,更有助宣傳推廣和吸引更多觀眾,是否有更佳效果?
文:謝悅漢
資深媒體人,經常有作品登在《亞洲週刋》及內地《今日頭條》網站,著作包括《水泥森林中吶喊》(天地圖書)及《香港仍有善心人》(大公報)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