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星期,立法會討論《公共財政政策的檢討》議員議案,多名立法會議員意識到香港特區財政壓力巨大,每年公共開支龐大,有增無減,財政儲備也依靠外匯投資,並持續收縮,宜居安思危,建議要擴闊稅基來開源。某名功能界別立法會議員建議,現時政府應重新展開包括徵收消費稅的研究工作,並諮詢業界意見。
面對公共財政支出的挑戰,筆者也同意可以考慮開拓新稅種,然而,在研究和推出新稅種前,必須作出公眾諮詢,並推敲對香港總體經濟的利弊,因為如果一旦加稅或引入新稅種,日後要撤回就會遇上阻力、法律問題或技術問題。
香港走出疫情陰霾快接近一年,百業待興,本地消費力有待提升,現在也是旅遊業調整期,內地旅客也在摸索香港的商品、服務和價格,反正現在鄰近城市同樣吸引同一班內地旅客消費群,在酒店業和零售業也構成了直接競爭,日前,有指居於粉嶺區的居民也到深圳買餸和購物消費,如一斤燒腩便是香港零售價的一半,吸引不少捧場客,當然,電子消費網購團購,同是零售業界的噩夢。消費稅又稱為商品及服務稅,顧名思義,除非獲得特別豁免,政府將向每次貨品交易或服務收取某個百分比的稅項。
零售業和飲食業同樣遇到類似的情況,包括租金上升壓力、法定最低時薪推高夥計工資、管理費和清潔費開支上浮、成本上升、通漲壓力、固體垃圾徵費等,加上員工流失嚴重,企業需要時間去培訓員工,又是成本;況且不同中小企在疫情期間也有申請由香港特區政府作擔保的借款,現在更要償還本金連沉重的利息,如果貿然硬推消費稅,零售業和飲食業必定首當其衝,讓業界雪上加霜,將迎來另一波結業潮。消費稅更會直接打擊旅遊業,讓遊客傾向選舉香港以外的城市遊玩消費,如果商品及服務稅成為既定事實,香港購物天堂的美譽可能將成為歷史。此外,消費稅也在削弱基層的消費力和購買能力,從而降低他們的消費意欲,當然,對較富裕消費者採購奢侈品的影響相對較輕微,但也同樣將打擊高價奢侈品市場。
面對現時經濟實況,研究推出消費稅仍然言之尚早,甚至乎屬不智。當年引入足球博彩稅,香港各界也持有不同意見,但香港特區政府也可以透過增加印花稅、博彩稅等去達致開源的目的。香港的消費者信心依然疲弱,環球經濟也不明朗,無論對本地居民或境外遊客而言,消費稅同樣不討好,更是在讓香港零售業、餐飲業處於下風,即使是區區百分之一的消費稅稅款,也可能是對商舖的催命符,香港仍未具備條件徵收收費稅,消費者也未有此方面的心理準備,研究推出消費稅前須三思香港的可承受能力。
文:朱家健
全國港澳研究會香港會員、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副秘書長、香港基本法澳門基本法研究會會員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