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抗疫應摒棄本位主義思維 文 : 陳凱文

日前,第十九屆五中全會發表了會議公告,香港的政界和媒體都把焦點放在有關香港方面的提述。然而,香港作為一個對外開放型的特區,會議談及國家安全的部分,特別是會議提到:「統籌傳統安全和非傳統安全,把安全發展貫穿國家發展各領域和全過程,防範和化解影響我國現代化進程的各種風險,築牢國家安全屏障」,其實也是十分值得大家注視。

某程度而言,這番論述代表中央強調「非傳統安全」的重要性,必須從各領域加以防範,並把危機加以化解。當中,「非傳統安全」便包括經濟、金融、食物質量與供應,以及公共衞生方面的安全。可以預料,中央注意「非傳統安全」,除了受到中美貿易戰的影響之外,今年爆發的新冠疫情,亦讓中央發現疾病防控不只關乎着國民健康,亦會對於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帶來重大的風險和挑戰。

因此大家可以發現,中央當時是以全民戰爭的思維和方式,應對今次的新冠疫情。跟其他國家不同的是,中央從一開始便不是純粹避免公共醫療系統崩潰,而是以本地個案清零的目標,因而透過全國社會停擺一陣子的方式打圍纖戰,再配合抗疫常態化和境外入境者強制隔離的手段,避免疫情從海外「倒灌」。可以說,國家之所以能夠迅速重啟經濟,有賴於中央從一開始便以本地個案清零作為抗疫目標。

相比之下,香港因為一國兩制,造成抗疫政策在高度自治的情況下,至今並未跟國家同步,而負責抗疫的官員,則總是給人一種左顧右盼的感覺。他們總是在商界或反對派的壓力下讓步,使其推出的抗疫措施總是存在漏洞,亦使到香港多次錯失防範疫情從海外「倒灌」的時機,同時又未能在疫情「倒灌」初期,積極地找出隱形傳播鏈,造成香港至今依舊無法做到本地個案14日清零。

更重要的是,不論是部分代表商界利益的建制派,還是負責抗疫的官員,一直抱着狹隘的本位主義思維,沒有全國一盤棋的防疫意識。正因如此,特首林鄭月娥日前在記者會中,才會在香港尚未清零的情況下,意圖游說內地向香港「通關」。他們如有站在全國的防疫角度思考問題,便應知道檢測也會有「假陰性」的情況,香港未清零即意味着社區極有可能仍存在隱形傳播鏈,未清零便向香港「通關」,即是等於要求內地為了照顧香港,乃至只是照顧香港一部分人或行業的利益,撕開一道防疫缺口。

與此同時,內地向港人「通關」之後,即意味着他們可在不用事先定點隔離的情況下,能夠在全國範圍內自由走動。假若當中有人是無症狀的隱形感染者,檢測的結果又是「假陰性」,回到內地後又四處遊玩,所造成的疫情「倒灌」便未必只限於一地,而有可能造成多點爆發。假如該名來自香港的隱形病患前往旅遊景點,病毒更有機會傳染給其他遊客,而這些遊客很有可能來自內地不同地區,他們便有機會把病毒傳播至各自的家鄉,最終在各地的人員交往過程當中,把病毒傳播至全國各地。

由此可見,香港雖在抗疫九個多月後,終於對海外入境者實施強制定點隔離,走出了防範疫情從海外「倒灌」的第一步,但是整體上而言,現屆港府對於「融入國家發展大局」的認識,似乎仍停留在喊口號的階段,使得他們至今仍未從全國角度去思考抗疫問題,更沒將未能本地個案清零,視作「非傳統安全」層面的隱患。在此情況之下,中央實在有必要對其曉以大義,讓港府官員明白清零為何是中港兩地同步「通關」的前提,使其能夠摒除狹隘的本位主義思維。

文 :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香港投資日報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