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不是一個人的香港 文:楊莉珊

我們常說年輕人是社會的未來,我在社會事務上多與不同背景的年輕人互動,也十分重視年輕人的意見。眼見今天香港面對外部經濟疲弱,內部又有社會撕裂,到底我們的未來會是怎樣?這是我經常向年輕人請教意見的問題。但我發現,年輕人表達自己意見之外,鮮少主動問及年長者對社會的意見。這在我看來,是一個嚴重的問題!

在營運一間公司時,我們經常要在業務上構想三年、五年計劃、但無論短中長期的計劃,都需要同事們集思廣益,重大決策更是離不開公司大部分持份者的意見,我相信社會發展也是一樣。但若想到香港的未來,我發現接觸一百個人便有一百種說法,人言人殊,卻難有共識。

青年走極端 讓人擔憂

特別是最近銅鑼灣襲警事件觸發社會激烈討論,看到部分極端的聲音實在駭人聽聞,比如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7號晚上通過動議,「感激梁健輝為港犧牲,對梁健輝逝世深表悲痛」,該批年輕人並為梁健輝默哀一分鐘以示尊敬。學生會代表杜林丞亨指,希望眾評議員及港人「銘記真相」。

學生會評議會的言論無疑讓人訝異。有學生信誓旦旦要港人「銘記真相」,但他們又是否清楚知道事情的真相?還是單純迷信一個自己願意相信的「真相」?一條人命的丟失固然不值得開心,那值勤期間受傷的警員又為何沒有得到這些學生的安慰與關心?或者因為警員的立場與自己不同,生死都變得不重要?

況且,若要將刺警疑兇形容為「為港犧牲的義士」,這位死者的行為到底是代表誰?刺殺警察引發恐慌,對社會又帶來了哪些正面的意義?不知這些大學生又如何去解釋「犧牲」、「義」的意義?我寧可相信這些大學生心中自有一套答案,但為了所謂立場而做出「堅持」。

8號的新聞又提到,警方7日晚間在銅鑼灣拘捕兩人,包括一名 26 歲女子與另一名男子,兩人都管有攻擊性武器,是否涉及恐怖活動仍待進一步調查。但在人心惶惶的當下,這樣的新聞已經夠讓普羅市民大叫怕怕。

是非要分明 對錯不容混淆

這些新聞在社交平台流傳甚廣,我有不少朋友對學生的言論表達強烈不滿。部分公眾人物也紛紛發言抨擊,行政會議成員、民建聯副主席張國鈞在社交平台提出質疑:「企圖殺警嘅恐怖分子,竟然仲要深切哀悼佢,究竟你哋個良心跌咗去邊」。香港大學校方事後也發表聲明,嚴斥有學生借評議會名義「美化暴力襲擊」,重申港大反對任何宣揚及合理化暴力的言論和行為,認為不當言論會給社會帶來不良示範。

有商界聲音甚至表明考慮不聘請香港大學畢業生,在社會強大壓力下,該批學生9日凌晨就言論致歉,但社會民情並未就此接受。各種截然不同的聲音共存在香港這個社會,這固然是香港多元社會的可貴之處,但從另一個角度反映了今天香港社會撕裂的問題嚴重。儘管短期內難以修補撕裂,但意見分歧也只應該是觀點之爭,而不應該變成黑白不分,對錯不辨。

或者在這些年輕人眼中,政府表現乏善可陳,老人政治並沒有照顧到年輕人的需要,自己對香港的未來有很理想的一套想法。但是,這不代表自己有理想便可以是非不分,完全不理會其他人的想法,可以無視,甚至敵視不同的聲音。用暴力來訴求自己的意識形態,更是文明社會所不容,向暴力表達敬意難道不是認同的意思嗎?

既然年輕人敢於就社會問題表達立場,難道就沒有放下情緒,積極爭取對話的勇氣?畢竟誰都要知道,香港,不是一個人的香港。

文:楊莉珊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九龍東區各界聯會常務副會長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