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GDP增長,要考慮匯率變動? 文 : 寒柏

數月前,坊間有人談及中國的GDP增長,認為大眾看GDP數據,卻忽略了匯率的變化。根據他的看法,儘管中國於2018年的GDP增長為6.3%,但同期,人民幣匯價也貶值了大約5.8%,兩者相減,中國經濟的增長「寥勝於無」。因此,把匯價的因素一併考慮,便可以清楚知道中國經濟相對疲弱,不再是「高增長」。

筆者認為,這種對宏觀經濟數據的演譯,似是浸淫股票世界多年之人的一種直覺投射。例如,我們投資世界各地的股票,每年「埋單計數」,總要為自己的投資組合做一個簡單的評估,很自然地便會以美元或港元來結算。至少,每年收到的股息,也會兌現成美元或港元。如果投資外國股票,股價升了6%,但該國的匯率下跌了6%,對以美元或港元本位的投資者來說,便是「寥勝於無」了;或若收到的股息的6%,但考慮匯率下跌,對投資者來說,一樣是相互抵銷。以這種「炒股思維」來分析中國的GDP增長,自然認為中國經濟相對疲弱了。

這種把經濟數據簡化的做法,亦多見於商界。世界「瞬息萬變」,各行各業做商業決定時,都無暇作出詳細及精準的分析;只能藉自身的經驗及觀察,再粗看幾個數據,便要作出決定,怎會有時間作出詳盡的統計及推理?所以,把兩個互不相干的數據併在一起去做一個粗略的估計,雖然有點似是而非,但不能說是大錯。反而,成功的生意人,都會留意到大環境,對數據十分敏感,不僅能從各組數據當中找到蛛絲螞跡,從而作出精準的商業決定,還能藉此說服他人,使自己得到更多人的支持。

但無論如何,筆者也要指出,這種把GDP及匯價一起看的講法,總有點以偏蓋全。如果分析中國經濟增長時,要扣減人民幣貶值之幅度的話,那麼人民幣升值的時候,又是否要把這增幅加進去?多年前,每年中國經濟增長至少有10%,還有人民幣每年皆升,某幾年少說也有5%的增長。合指一算,豈非一共有每年15%的年增長?

匯率變化無窮,對各國經濟都有不同的影響。有時候,某一個國家的貨幣貶值,可以加速資金撤走,影響投資意慾,甚至乎動搖了該國的根基。但另一個國家作出相同幅度的貶值,則可能會刺激出口,使經濟欣欣向榮。另一方面,升值也不是一面倒的好事。某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可吸引全世界的資金流入,促進投資。但另外一些國家的貨幣升值,卻可以鬧一個「失落二十年」,導至經濟不振,進入長期收縮。簡單來說,不論貨幣是升是跌,也要看該國的經濟底子和結構,也要看各方面的情況,不能一概而論。

以中國現時的情況來說,面對美國的關稅,人民幣作出了適度的貶值,肯定對出口有幫助。另一方面,中國商人亦會因人民幣貶值而入口成本上漲,但考慮大宗商品價格疲弱,相信入口的壓力尚輕。整體而言,人民幣適度貶值,對中國經濟算是有利。縱然中國內部經濟有放緩跡象,但絕不見得是疲弱或衰退。

總的來說,這種以美元或港元本位去分析經濟的方式,無助瞭解中國經濟的真正面目。試想想,以中國大陸國民的角度來說,他們的財富增減,是不必理會兌美元的升跌。只要人民幣在國內的購買力不變,沒有遇到大幅度的通脹,某程度上的貶值,是不會對國內經濟構成負面影響。

其實,GDP增長只是其中一個經濟參考指標,要直正瞭解任何一個國家的經濟情況,始終要細看更多不同的數據,才可以粗略得知當中的情況,從來都沒有捷徑。

文 : 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