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派的改革與困局 文 : 陳凱文

人大常委會雖決定立法會延任不少於一年,但是非建制派的「35+」攬炒威脅尚未完全解除。在此情況下,社會出現了一些要求建制派的聲音,如網上流傳着一份《關鍵一年︰建制陣營整旗鼓策略》報告;網媒《香港01》則發表了一篇題為《香港值得一個更好的建制派》的文章,提議建制派應有前瞻性思維、兼備國際視野和國家認知、廣納天下真人才,以及找尋一個適合所有港人的理想願景。

可是,這些主張建制派改革的文章,都忽略或迴避一個更核心的問題:所謂的建制派除了空泛的愛國主張之外,根本從來沒有統一的政治信仰或意識形態。在此情況之下,談什麽前瞻性思維、招攬人才,或者所謂的理想願景,都是空中樓閣。更重要的是,造成此一現象的成因,是大家口中的所謂建制派,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

畢竟,香港在回歸之前,傳統左派曾遭受港英政府的政治打壓,致使他們沒有足夠人才接管回歸後的香港。與此同時,隨着九七回歸大限將至,國家亦沒足夠時間培育治港人才。為了平穩過渡,只好盡可能挽留原有的建制內人士,造成所謂的建制陣營,只不過是把一群成份和價值觀念都是截然不同的人,草草地湊合在一起。

在此情況之下的建制陣營,便只能夠以空泛的愛國主義,或以一國兩制對香港最為有利,作為維繫陣營向心力的基本論述,但是一涉及治港的具體細節和政策,特別是涉及經濟和民生政策之時,建制陣營內不同成份的人,便會因其階級分野及既得利益而出現分歧,要求他們支持同一套的政治信仰,基本上是一件不可能的事。

舉個簡單例子:工聯會作為傳統左派工會,主張政府訂立標準工時是自然不過的事,而對於地區直選的建制派議員來說,支持標準工時亦有助於他們爭取草根票源。然而,同屬建制派的自由黨和經民聯,他們部分的功能組別議席乃至來自商界,立場上亦自然較易傾向保護商界利益。在此情況之下,整個建制陣營在標準工時的問題上,又怎可能有一個統一的立場呢?

是故,不同的建制派組織本身,可能都有一些前瞻性思維或理想願景,只是他們各自成份不同,因而代表着不同的階級利益。在此情況之下,期望他們有一套統一的政治信仰和論述,如同緣木求魚。當然,有些建議建制派改革的聲音或寫手,未必不知道建制派並非鐵板一塊,只是他們將其本身的意識形態,暗藏於他們對於建制派的批評,或者他們所提出的改革建議之內。

以《香港01》那篇文章為例,化名為石中堅的寫手們,便在文中刻意地忽略「港人」本身的階級差異性,所以才會提甚麼「急港人所急」、「所有港人的理想願景」。與此同時,當文章期望建制能夠接納所謂「反對派」的異見之時,大家便會不難發現,這番說話暗藏着寫手們的私心。

誠然,不論建制派還是非建制派,都應該虛心地接受批評,特別是真心希望自己改進的批評。可是,石中堅們說來說去,除了空泛地批評建制派圍爐取暖之外,這群寫手不是想兜個圈告訴各位,他們就是那種持有反對意見的「真人才」不?不諱言的說,假如一篇建議建制派改革的文章,只是暗地裡為自己臉上貼金的話,這便沒有甚麼意思了。

文 : 陳凱文

學研社成員,香港投資日報主筆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