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上傳來一段內地的短片,紀錄了一段廣州公交車司機在珠江橋上拯救了打算自殺的一對母子。
當日,公交車司機途經珠江橋看到有一對母子在步行,他覺得事態不尋常,便慢駛下來。他打開車門的一瞬間,該母親剛巧抱着兒子正欲跳橋。在那一剎那間,司機跑出去把兩母子抱了回來,事後司機也覺當時情況危急,若無法阻止母親跳橋,不僅母子二人同死,自己也有機會被拉下去陪葬。整段影片都是從公交車頭司機位置及車門前的攝錄鏡頭紀錄下來的。
在內地不斷有不少「好人好事」被拍攝下來及上載到互聯網。有時候是從「抖音」或其他社交媒體找來,有時候是內媒報道。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則內自省」,當中也有值得港人反思的地方:
● 如果同一件事發生在香港,港人會怎樣處理?一般而言,恐怕至少有五、六成港人會立刻拿起手機出來,充當「戰地記者」。近年,網上直播越來越流行,大概還會有人乘機做「直播」,與同伴分享實況或藉此「圈粉」。港人變得越來越冷漠、自私及薄涼;今時今日到底還會有多少人衝出來救人?若司機出來救人後,又會有多少港人會願意走出來幫忙?
● 當然,香港始終都會有「好人好事」,但為何近來越來越少見?除了是因為港人可能越來越冷漠及涼薄之外,全盤商業化的港媒為了銷路及經濟的考量,只會捉緊一般人的獵奇心態,經常「報憂不報喜」。「成功救人」的新聞根本毫無商業價值,「死人受傷」的慘劇才可以刺激銷路。此外,近年港媒捲入了不必要的政治鬥爭旋渦,就算把「好人好事」報出來,都不斷強調甚麼「香港人精神」或「香港人加油」等等的意識形態。想深一層,難道不是「香港人」,就不做好事?做好事為何要分國界、人種及地域?這幾年以來,某些港媒不斷挑撥仇恨,就算是報道「好人好事」,也要刻意標籤港人的自我認同身份及間接煽動大家的排外情緒,絕對是不懷好意。
● 此外,環球網絡及社交媒體發達,傳統媒體也被「淹沒」而只得隨波逐流的「報憂不報喜」。在這情況下,我們又不能把問題都怪罪於傳媒。我們也應該撫心自問,大家有沒有助長這股風氣?當遇到人家有意外發生時,我們下意識是想辦法前去幫忙及報警,還是拿手機出來把「案發經過」拍攝下來?當我們教育下一代要「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大道理時,我們有沒有遵守這些原則?我們在驕縱自己的子女之時,在工作上為何又要踐踏及批評我們的後輩?當日,我們看到人家的子女被煽動,紛紛走出來暴動之際,其他家長們又有沒有反對?還是反過來鼓勵人家的子女犧牲?當年,很多港爸和港媽如此為一班少年暴徒吶喊助威,為何今天又想盡辦法、匆匆的把自己漸漸長大的兒女送去外國留學?
這是一個牽涉很廣的社會問題。但無論如何,從今天起我們可否提醒一下自己,當街上有意外發生時,請別再拿起你的手機去拍攝。大家何不先想辦法出手幫忙?就算是拿起電話,何不報警救助?這不是更能幫助他人嗎?
文:寒柏
從事金融業,自由撰稿,醉心武俠小說創作;近期發表《汴京遊俠傳》、《獵頭交易》、《清明上河記》和《天人》等小說。著作還包括《金庸雅集:武學篇》和《金庸雅集:愛情、影視篇》等等。
*作者文章觀點,不代表堅料網立場